关注
话说隋主杨侗在东都洛阳当皇帝,其实就是个傀儡,一点实权都没有。真正掌权的是王世充。
刚开始,王世充还装得挺谦虚恭敬,后来先杀了大臣元文都,接着又打败了李密,于是开始得意忘形,野心逐渐暴露。到了皇泰二年(杨侗的年号)三月,他竟然自封为郑王,还给自己加了只有帝王才能享有的九锡之礼。
王世充为了当皇帝,还搞了不少装神弄鬼的把戏。他派人献上所谓的“天赐”印章宝剑;又造谣说黄河水变清了(古人认为这是祥瑞);还抓了些杂鸟,在它们脖子上系上写着“天命在王世充”的布条,然后放飞。这些鸟被老百姓抓到献上来,他就给重赏。
他的手下官员大多知道这些都是骗人的,私下里议论纷纷。
自从李密失败后,猛将程咬金(程知节)和秦琼(秦叔宝)就投降了王世充。这时程咬金对秦琼说:“王公(王世充)这个人气量小,又爱胡说八道,他那套做法跟跳大神的老巫婆似的,这种人怎么能成大事?咱们得赶紧想办法另找出路。”秦琼也深以为然。
正巧唐朝的骠骑将军张孝珉等人带兵来攻打王世充。王世充就带着程咬金、秦琼等人到九曲城迎战唐军。
还没开打呢,程咬金和秦琼突然带着几十名骑兵向西跑出百步远,然后下马远远地对王世充拜了拜,大声说:“承蒙您厚待,我们本想着报答您。但您猜忌心重,又听信谗言,我们实在待不下去了,怕再待着有祸事,所以告辞了!”
王世充赶紧派人去追,可这两人早就上马,扬鞭飞奔,直接投奔唐军大营去了。只把王世充气得干瞪眼,又怕其他将领有样学样,心想不如先让隋主禅位,正大光明地当皇帝,给大家封官许愿,或许能稳住军心。于是就收兵不打仗了,直接返回东都洛阳,逼着隋主杨侗写禅位诏书。
杨侗不肯,王世充就把他彻底软禁起来。然后假模假式地搞了三让三劝的戏码,才登基为帝。他改年号为“开明”,把隋主废为潞国公,立自己的儿子王玄应为太子,王玄恕为汉王,其他兄弟宗族等十九个人也都封了王。
裴仁基和他的儿子裴行俨,原本是李密的部将,被王世充俘虏后投降了东都政权。裴仁基当了尚书,裴行俨当了大将军,都很有威望。
王世充对他们起了疑心,这父子俩也感到不安,就和左丞宇文儒童等人密谋,想杀掉王世充,重新拥立隋主杨侗。可惜事情泄露,王世充立刻杀了裴仁基、裴行俨父子,还灭了他们三族。
王世充觉得斩草要除根,又派自己的侄子王仁则和家奴梁百年,带着毒酒去毒死杨侗。
杨侗被软禁在含凉殿,行动不自由,只能每天拜佛祈求平安。当王仁则等人逼他喝毒酒时,他铺开席子对着佛像礼拜说:“但愿从今以后,别再投生到帝王家了!”然后硬着头皮喝下了毒酒。一时还没断气,王仁则就用绸带把他勒死了。
说来也怪,真是“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这边洛阳的杨侗被王世充毒杀了;那边在唐朝都城长安被废为酅国公的杨侑也“病死”了。而且两边都竟然不谋而合追谥他们为“恭帝”。
再说唐高祖李渊,因为天下群雄还没平定,正在一边打一边拉拢。突然听说泌阳有个土豪叫杨士林,聚集了一万多人,袭击了自称楚帝的朱粲。
这个朱粲残暴不仁,非常不得人心。突然听说外面有军队打来,他的部下大多吓得逃散了。朱粲带着亲信跑到淮源,跟杨士林打了一仗,没多久又被打得大败。
朱粲慌慌张张往回跑,一直跑到菊潭(今河南内乡西北),手下只剩不到一百个骑兵了。眼看皇帝是当不成了,只好派人到关中向唐朝投降。
李渊于是封朱粲为显州道行台(地方军政长官),加封楚王,还派皇帝近臣、散骑常侍段确带着诏书去慰问他。
段确到了菊潭,朱粲设酒宴招待他,非常热情。这位段钦差是个出了名的酒鬼,看到酒就像蚂蚁见了糖,一杯接一杯,喝了不下几十杯,喝得高兴过头了,嘴上就没把门的,笑着对朱粲说:“听说老兄你喜欢吃人肉,那人肉到底什么滋味啊?”
朱粲知道段确是在嘲笑他,忍不住怒火中烧。
原来朱粲以前在淮河、汉水一带抢掠时,专门抓妇女小孩,不是煮了就是蒸了当饭吃。他还对手下说过:“世上最好吃的就是人肉,只要别的国家还有人,咱们就不用愁饿肚子。”所以他每次攻破州县,粮仓里的粮食都懒得要,常常一把火烧掉。
现在听段确这么问,朱粲勃然大怒道:“人肉美味得很!尤其是醉酒者的肉,味道更美,就像吃糟猪肉一样!”
段确一听也怒了,骂道:“狂贼!你现在归顺了唐朝,不过是我大唐的一个奴才罢了,你还想吃醉人肉?”
朱粲这时也带着酒劲,瞪着眼说:“吃你又怎么样!”说完就指挥左右手下,当场把段确抓了起来。
段确只带了几个随从,哪里抵挡得住?全被捆了起来。朱粲下令,一刀一个,全杀了。然后吩咐士兵把尸体洗干净烹调好,让大家饱餐了一顿。
吃完人肉,朱粲索性把菊潭城里的老百姓也几乎杀光了,然后直接跑去东都投降了王世充。王世充封他做了龙骧大将军。
唐高祖李渊听说段确被朱粲煮着吃了,顿时勃然大怒,立刻就要发兵讨伐朱粲。但很快接到军报,说朱粲已经跑去投奔王世充了。李渊只好召集大臣们商量。
大臣们认为王世充现在势力正强,不是一朝一夕能灭掉的,应该先储备粮草,养好战马,磨快兵器,等军备充足了,再出兵才能稳操胜券。
于是李渊和部下制定了“租庸调法”的赋税制度,以成年男丁为基础,种田的要交租,服劳役的叫庸(也可以用布帛代替),按户征收的叫调(布帛等实物税)。定额分配力求平均。
又整编设置了十二支军队,分别驻扎在关内(长安附近)的各个军府,都用天上的星宿命名。每支军队设主将和副将各一人,平时监督耕种,有事就带兵打仗。渐渐地,唐朝兵精粮足,战斗力越来越强。
这时,宇文士及还在济北。他的妹妹宇文昭仪在唐朝后宫很得李渊的宠爱,李渊本人和宇文士及关系也不错,就把他召回来封了个上仪同。同时,还有个前隋旧臣封德彝,和宇文士及一起归顺了唐朝。李渊本来觉得他这人谄媚狡诈不忠诚,让他回家待着。但封德彝很会揣摩上意,找机会献计献策,居然也混了个内史舍人的官,不久还升了侍郎。
唯独民部尚书刘文静,原本是开国功臣,很受李渊器重。后来在泾州打仗时,因为违抗军令导致失败,被撤职查办。直至陇西平定后,才恢复了爵位官职,仍当尚书。
但刘文静很不满足,尤其是看到老相识裴寂当了右仆射(宰相之一),地位比自己高,功劳却不如自己,更是愤愤不平。平时和裴寂讨论事情,经常闹矛盾,两人于是就结下了梁子。
碰巧刘文静家里多次出现怪事,他弟弟刘文起就请了巫师来作法驱邪。巫师披头散发,嘴里叼着刀,念咒画符。
刘文静有个小妾失了宠,怀恨在心,就让她哥哥上书告发,诬陷刘文静兄弟搞巫蛊诅咒皇帝。李渊就派裴寂去审问。冤家路窄,落到裴寂手里,自然被严刑逼供,定了死罪。
秦王李世民极力为刘文静求情说:“当年在晋阳起兵时,是刘文静首先提出大计,并且告诉裴寂的。入关以后,陛下对裴寂恩宠有加,对刘文静就差多了。刘文静心里有怨气,这是有的。但说他谋反,绝对不可能!请陛下念他是开国首功,开恩赦免他吧。”
李渊还在犹豫,偏偏裴寂又进来对李渊说:“刘文静这个人确实有才干,但心机深沉,为人阴险。现在天下还没完全安定,要是留下他,将来必是祸患。”
李渊听了裴寂的话,点头称是,立刻下令把刘文静兄弟抓起来,推出斩首。
刘文静临刑时长叹道:“‘高鸟尽,良弓藏’,古人这话真是一点没错啊!”
刘文静死后,裴寂更受李渊宠信了。这时突然从太原传来紧急军报:刘武周正猛攻并州(太原及周边地区),请求朝廷立刻派兵增援。李渊于是任命裴寂为晋阳道行军总管,去协助太原都督、齐王李元吉守卫并州。
裴寂刚奉命带兵离开长安,就碰上一队人马押着一个草头王(指称帝的割据者)来长安献俘。城门内外,一队人马出去打仗,一队人马押着俘虏进城,真是刀枪林立,旌旗蔽日,场面威武壮观。
各位猜猜,这个被抓来京城的俘虏是谁?原来是西凉(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李轨。
李轨本是凉州(武威)的豪强,喜欢接济别人,在乡里很有威望,后来当了武威郡的司马(辅佐郡守的官)。
自从薛举在金城(今甘肃兰州)称帝割据后,李轨也想称雄一方。他联络了当地豪强和少数民族部落,攻占了内苑城(武威附近),自称凉王。
薛举派兵打他,反被他打败。李轨趁机又攻占了张掖、敦煌、西平(今青海西宁)、枹罕(今甘肃临夏)等郡,占据了整个河西走廊(甘肃黄河以西地区)。
唐朝西征讨伐薛举时,曾派使者带着李渊的诏书去河西,在诏书里称李轨为“从弟”,让他帮忙打陇右(甘肃东部)的薛举。那时李轨还挺高兴,派弟弟李懋到长安朝见。
李懋被李渊封为大将军,和唐朝使者张俟德一起回河西,准备正式册封李轨为凉王兼凉州总管。
哪知道李轨已经先称了皇帝,改年号“安乐”。等张俟德带着册封诏书到了,李轨居然摆着皇帝的架子在朝堂上召见他。
张俟德当场据理力争,李轨才稍微收敛了点,私下召集手下商量说:“李渊已经得了天下,看起来是天命所归。我不如去掉皇帝称号,接受唐朝册封,向东方(指长安)称臣吧?”
他的尚书右仆射(宰相)曹珍却说:“我们大凉国已经拥有整个河西,是个帝国了,干嘛再去接受别人的册封?如果非要向强大的唐朝低头,那就学当年南梁的萧詧对待西魏的办法:在自己国内称皇帝,对唐朝称臣。”
李轨点头说:“这个办法好!”于是写了份谢恩表,派左丞邓晓跟着张俟德一起去长安呈送。
李渊拿起表文,刚看了开头两句:“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奉表兄大唐皇帝陛下”,就火了:“李轨喊朕为兄长,还自称大凉皇帝,这明摆着是不肯老老实实称臣啊!”立刻把邓晓关进大牢,又写信给吐谷浑,让他们出兵攻打李轨。
吐谷浑是鲜卑的一个分支,在西北建立政权,时叛时降。隋炀帝曾派兵打过他们,他们的首领伏允被打败逃到党项(羌族部落)。伏允有个儿子叫慕容顺,曾在隋朝当人质,留在长安。隋末大乱,伏允趁机收复了故地。唐朝建立后,李渊和吐谷浑讲和,把慕容顺送回吐谷浑。伏允很高兴,愿意向唐朝进贡称臣。
伏允接到李渊的信,立刻发兵进攻河西。李轨不得不派兵去抵挡,国内兵力就空虚了。
李轨有个部将叫安修仁,被李轨任命为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梁硕有矛盾。李轨的儿子李仲琰也因为梁硕对他不够恭敬,就和安修仁勾结起来,在李轨面前说梁硕的坏话。李轨听信谗言,竟然用毒酒害死了梁硕。
梁硕曾经是帮助李轨起家的功臣,他被杀后,李轨的手下都人心惶惶,很多人暗中起了异心。
安修仁的哥哥安兴贵,却在唐朝做官。他和弟弟有书信往来,了解了河西的虚实,就给李渊上书说:“我愿意去凉州劝说李轨归降。”
李渊召见安兴贵,问道:“李轨占据河西,自己都当皇帝了,光凭你一张嘴能说得动他?”
安兴贵回答:“我家世代住在凉州,很有威望,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都信服我家。我弟弟安修仁现在就在李轨手下,很得李轨信任。李轨要是听我的劝,那最好不过;要是不听,我也可以找机会里应外合干掉他,肯定能成功。”李渊就派他去了河西。
安兴贵很快就到了凉州,由他弟弟安修仁引荐,被李轨任命为左右卫大将军。安修仁趁机对李轨说:“凉州地处偏僻,财力有限,人口凋敝。虽然有十万精兵,但地势无险可守,终究难成大业。而且西北紧挨着戎狄部落,他们不是我们同族,迟早会成为我们的祸患。如今大唐占据长安,基本平定了中原,战必胜,攻必取,统一天下是迟早的事。如果我们把河西之地献给唐,唐一定会世代封赏我们,比当年归顺汉光武帝的窦融还要风光!”
李轨犹豫了半天,突然激动地说:“李渊在东方当皇帝,我为什么不能在西方当皇帝?你今天从东边来,该不是给唐当说客的吧?”
安兴贵赶紧谢罪说:“古人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我们同宗兄弟都蒙您委以重任,哪敢有二心?我刚才说的那些话,只是表达一点愚见,具体怎么办,还得您自己拿主意啊!”李轨听了没再说话。
安兴贵退下后,立刻和弟弟安修仁秘密联络当地少数民族部落,里应外合,一举攻破了凉州城。李轨战败被俘,安兴贵兄弟把他押送到了长安。
李渊斥责李轨不识时务、负隅顽抗,下令把他斩首于长安西市。然后封安兴贵兄弟为左右武侯大将军,赏赐了田宅和金银布帛。河西地区就此平定。
算起来,李轨从称帝到灭亡,不过短短三年。
那个被关起来的邓晓也被放了出来,入朝谢恩。他欢天喜地,手舞足蹈地向李渊庆贺。
李渊板着脸说:“你不是凉国的使臣吗?你的国家亡了,你不难过;你的主子死了,你不悲伤;反而想拍朕的马屁取悦朕,可见你是个奸佞小人!你对李轨都不忠心,难道会真心为朕效力吗?”说完就把邓晓轰了出去。
邓晓羞得满脸通红,灰溜溜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