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西夏(1038—1227)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回鹘、吐蕃、契丹等族群建立的封建王朝。西夏前期与北宋、辽鼎立,后期与南宋、金对峙,享国190年,传10帝。
△ 德国飞行员格拉夫·楚·卡斯特(Graf zu Castell)于1934年驾驶飞机掠过贺兰山时拍摄了西夏王陵的航拍照片。由于飞机时速达200公里,他采用1/200秒的快门速度,克服了高速移动对成像的影响。
现存西夏陵包括9个帝陵和271个陪葬陵,史籍记载的西夏陵也刚好是9个。关于西夏陵的记载最早见于《宋史·夏国传》,但仅记9个陵号,按入葬先后次序分别是太祖继迁裕陵、太宗德明嘉陵、景宗元昊泰陵、毅宗谅祚安陵、惠宗秉常献陵、崇宗乾顺显陵、仁宗仁孝寿陵、桓宗纯祐庄陵、襄宗安全康陵。其中,继迁裕陵和德明嘉陵都是元昊追封的。《宋史·夏国传上》记载:“(继迁)景德元年正月二日卒,年四十二,子德明立。祥符五年,德明追上继迁尊号曰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元昊追谥曰神武,庙号太祖,墓号裕陵。”([元]脱脱等撰:《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3989页)也就是说,元昊以后,西夏才仿唐宋皇帝正式建立了谥号、庙号、墓号。《宋史·夏国传上》又记载:“(天圣)九年十月,德明卒,时年五十一,追谥曰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墓号嘉陵。”(《宋史》,第13992页)而西夏最后的三位皇帝,神宗遵顼、献宗德旺、末帝晛则没有陵号。《宋史·夏国传下》记载了遵顼的谥号为英文皇帝、庙号为神宗,而无陵号。德旺的庙号为献宗,而无谥号和陵号。末帝李睍,则既无谥号、庙号,更无陵号。(《宋史》,第14027页)专家认为,西夏最后三代皇帝中,神宗李遵顼和献宗李德旺死于1226年、南平王李睍死于1227年,正值蒙古成吉思汗灭亡西夏的战争期间,故未及造陵。(牛达生:《西夏陵园》,《考古文物》1982年第6期)同时,西夏陵遭到大规模挖掘、破坏也是在蒙古军队灭亡西夏的1226—1227年。经蒙古军队烧、砸、挖、掠,西夏陵几乎被洗劫一空,陵区200多座陵墓都遭到了野蛮的挖掘和破坏,无一幸免。
明人在方志中多次谈及西夏陵。明英宗时期编纂的《大明一统志》卷三十七“陕西布政司”所属宁夏卫下“陵墓”条曰:“李王墓,在贺兰山下,数冢巍然,皆夏国主李继迁等墓。”(方致远等点校:《大明一统志》,成都:巴蜀书社,2017年,第1780页)这是明代人在全国总志中对贺兰山下西夏陵的确认。清入关后,以“江左遗民”自称的谈迁在其所著《枣林杂俎》中提到,据明孝宗弘治《宁夏镇志》,“宁夏贺兰山之东,数冢累累然,即伪夏所谓嘉裕诸陵是也。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人有掘之者,无物。”([清]谈迁著,罗仲辉、胡明点校:《枣林杂俎》,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544页)这里,明代人认为西夏陵寝制度仿河南巩县(今巩义)的北宋帝陵而作,并指出明代曾有人盗掘西夏陵,但由于陵区过于残败,没有发现文物。明代此后编纂的志书关于西夏陵的记载,大都依袭弘治《宁夏镇志》,且所记载未出此书。明《嘉靖宁夏新志》卷之二“陵墓”部分记载:“李王墓,贺兰(山)之东,数冢巍然,即伪夏所谓嘉、裕诸陵是也。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人有掘之者,无一物。”([明]胡汝砺编,[明]管律重修,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79页)《嘉靖宁夏新志》是在弘治《宁夏镇志》的基础上修订的,故二者记载大同小异。嘉靖《陕西通志》卷之十三“河套古迹”条曰:“李王墓在贺兰山下,数冢巍然,皆夏国主李继迁等墓。”([明]马理等纂,董建桥等校注:《陕西通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660页)嘉靖元年(1522)刊刻的《雍大记校注》卷十三“考迹”部分记载:“李王墓在贺兰山下。数冢巍然,皆夏国主李继迁等墓。”([明]何景明纂修,吴敏霞主编:《雍大记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年,第208页)明万历《宁夏志》“陵墓”部分记载:“贺兰山之东,数冢巍然。传以为西夏僭窃时,所谓嘉裕诸陵者。其制度、规模,仿巩县宋陵而作。”([明]朱旃撰修,吴忠礼笺证,刘仲芳审校:《宁夏志笺证》,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84页)这里,明万历志强调西夏陵寝不仅制度,还有规模都是仿河南巩县的北宋帝陵而作。
清人亦在方志中谈及西夏陵,只是清人的记载过于简略,没有在明代志书的基础上增加新内容。清乾隆《宁夏府志》卷四末尾所附“陵墓”部分记载:“宋西夏李氏墓,在宁朔县贺兰山之东。数冢累累然,皆继迁等墓,即伪夏所谓嘉、裕诸陵是也。”([清]张金城修,[清]杨浣雨纂,陈明猷点校:《乾隆宁夏府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2-123页)乾隆《甘肃通志》卷二十五“陵墓”部分中记载:“西夏李氏墓:在宁朔县贺兰山下,数冢皆继迁等墓。”([清]许容监修,[清]李迪等撰,刘光华等点校整理:(乾隆)《甘肃通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812页)
民国的地方志亦谈及西夏陵,但只是依袭清代旧文。民国《朔方道志》卷之三《舆地志下》末尾所附“陵墓”部分记载:“宋西夏李氏墓,在宁朔县贺兰山之东。数冢累累然,皆继迁等墓,即伪夏所谓嘉、裕诸陵是也。”(马福祥、陈必淮主修,王之臣总纂:《朔方道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0页上左)
上述史籍中虽只略谈及西夏陵,又未记具体陵墓方位,但对于了解西夏陵数量、陵寝制度、陵寝规模、后代盗掘情况仍有重要参考价值,为西夏陵的确认与世界遗产的申报提供了可靠的历史文献依据。
△ 西夏王陵今貌 摄影:盖增莲
责任编辑:盖增莲
编校:孙昉 张力璠
图片编辑:陈爽
技术支持:倪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