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2年,随着清朝最后一任太后隆裕太后签发的皇帝退位诏书,统治中国长达268年的清朝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清朝的覆灭意味着曾经的武装力量遭遇了极大的变革,许多军队被重新洗牌,有的转变为革命的新军,有的则成为各地军阀的切身力量,还有一些士兵选择了卸甲归田,回归农耕生活。
然而,有一支清朝的军队却留驻在香港九龙城寨。谈及九龙城寨,很多人或许并不陌生,但其历史背景却鲜为人知。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战败,英国占领了香港岛,随后又将九龙与新界纳入麾下,但九龙城寨仍然处于清朝的管辖之下,因而驻扎于此的便是一支清军部队。
清朝灭亡后,民国刚刚兴起,面对繁杂的政务与社会问题,无暇顾及九龙城寨。驻守在九龙城寨的清军因而变得无人监管,实际上成为了一个“独立军”。在此期间,大量难民与罪犯聚集而来,使得九龙城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而这些清军则成为了这一地区的实际管理者,牢牢把握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权。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九龙城寨逐渐沦为黑社会的庇护所,治安问题严峻,香港方面希望能够整顿这一“毒瘤”,却遭遇了原清军及其后裔的强烈抵抗。这个地区本身缺乏任何有益于城市发展的潜力,因此九龙城寨得以在这种情况下“自由”存在了多年。
尽管清朝早已灭亡,但九龙城寨内的清军及其后代依然奉行《大清律例》。在这一律法的约束下,一夫多妻制依然盛行,人口随之激增,形成了异常密集的社区。直到港英政府对这块区域的治理无能为力,九龙城寨成为了三合会活动的热土,进一步助长了黄、赌、毒的蔓延蔓延。妓院、赌档、鸦片馆、海洛因交易点以及狗肉餐厅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此外,由于香港政府不承认中国医生的执业资格,九龙城寨便成了无牌西医、无牌牙医及中医诊所,以及仿冒商品的集散地。
在1961年,香港政府的徙置事务处提出收回九龙寨城及其周边地区,计划建设徙置区(今美东邨),但此举因遭到中国政府的反对而未能实现。经过多番波折后,美东邨终于在1974年如愿落成,但仅完成了第六座楼。
1973至1974年间,香港政府出动了3000多名警察,强行进入九龙城寨,试图铲除内部的黑社会势力,但九龙城寨依然顽强如初,变得更加繁荣,钢筋水泥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非法扩建与违建现象严重,密集的贫民窟在有限的土地上凸显,狭窄的街道宛如走廊,各种奇特的小店遍布其中,形成都市奇观。居民则依靠自挖井取水,并与八条公共水管的自来水交替使用。
到了1980年代初,九龙城寨的建筑因为毫无城市规划,导致其环境卫生极其恶劣,光线昏暗,犯罪率也显著高于香港的平均水平。统计显示,在1992年九龙城寨拆除之前,这个大约160米×160米的区域内,居住人口达到了5万,最高建筑楼层甚至达到了15层。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奇迹,如果将城市密度视为繁荣的标志,九龙城寨无疑是无可匹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