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克诚受上级指令,南下华中
在抗日战争中,不乏那些严格执行上级指令,始终为革命而奋战的人。也有一些人在关键时刻未能听从命令,导致局面发生意外。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便是发生在一位指挥官身上,他未能坚守上级指令,反而做出了一个错误决定,最终酿成了严重后果。上级命令他负责警卫工作,而他却让哨兵休息,导致了敌人的悄然逼近。
1940年5月中旬,为了加强豫皖苏边区的抗日力量,黄克诚接到了上级命令,率领第二纵队南下华中,目的就是要与第六支队会合。那个时刻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刻,局势异常紧张。接到命令后,黄克诚毫不犹豫地立即开始了行动。彼时,日伪军几乎控制了所有的交通要道,想要避免暴露行踪几乎是极其困难的。因此,黄克诚果断决定将第二纵队分成两队,分步行动,以提高行军的机动性。刘震和康志强分别带领第一梯队,包括344旅687团、689团及新2旅6团先行出发,而黄克诚则与参谋长韩振纪共同率领第二梯队,由2旅4团、5团和344旅688团组成。
随着5月末的到来,黄克诚率领的第二梯队在战斗和行军中频繁遭遇敌人。他们并未停留过久,而是采取了“边打边走”的策略,确保了行军的持续性。在6月初,部队终于抵达了指定地点。此时,日本军队已意识到我军的行动,紧急派兵追击。到了晚上,黄克诚和韩振纪决定悄然穿越陇海铁路,确保不暴露行踪。
2. 行军百里,部队修整,二营主动请缨负责警戒任务
经过一天的急行军,部队终于在夜幕降临时找到了栖息地。那天,部队行进了约百里,到了夜间,在距离数十里外的地方宿营。经过一天的奔波,战士们疲惫不堪,纷纷沉沉入睡。为了确保安全,黄克诚将外围的警戒任务交给了688团,团长盛世坤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红军,曾参与过土地革命和长征,战斗经验极其丰富。
盛世坤深知警戒任务的重大意义,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他原本计划将这项任务交给三营来执行,毕竟三营的经验更为老道。然而,令盛世坤没想到的是,二营的营长主动请缨,要求自己承担警戒任务。二营刚刚从内黄县大队改编而来,战斗经验较少,营长希望通过这次机会锻炼自己的队伍。盛世坤深知任务的重要性,心中犹豫,但为了鼓励二营长,他没有当场拒绝,而是将这一请求上报给了黄克诚。
黄克诚经过慎重考虑后,认为这是一个锻炼二营的机会。在交代了注意事项后,他批准了二营长的请求,决定让二营负责警戒任务。
3. 二营营长让哨兵去睡觉,半夜鬼子悄悄摸了上来!
接到任务后,二营的营长根据指示布置了警戒任务,然后自己也安然入睡。等他醒来时,已经是深夜。起床检查哨位时,他发现几个哨兵已经困得直不起腰。看着战士们疲倦不堪,心生怜悯,他认为敌人不可能在这个时刻发动袭击,于是便下令让哨兵们回去休息,自己也回到了营地。然而,这一侥幸心理却为部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不久之后,近千名日伪军悄悄接近了部队,迅速将其包围。幸好,盛世坤早有预料,除了一些明哨外,还安排了两名暗哨。在暗哨的警觉下,敌人的接近被及时发现,暗哨立即开枪报警。枪声响起,盛世坤立刻意识到敌人已经逼近,迅速指挥三营前往村口增援。他带领部队迎头与敌人交战,成功阻挡了敌军的进攻。此时,黄克诚等纵队首长也在附近,得以成功撤离。当援军赶到时,经过近两小时的激烈战斗,日军终于被击退。
然而,二营营长的侥幸心理并未得到原谅。由于这一严重失误,黄克诚对其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并专门召集全体部队进行思想教育。尽管营长出于心疼战士疲惫的情感做出错误决定,但在战场上,任务无论如何都必须严格执行,不能因任何个人情感而忽视纪律。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战士们的生命极其宝贵,任何轻视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