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之前,真诚地邀请您点击页面上的“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我们未来持续为您推送更多类似优质内容,还能便于您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坚持创作的最大动力!
文 | 小黑
编辑 | t
我国古代历史上曾两度遭遇外族入侵并建立政权,加之大量史书中记载了外族入侵的事件,许多网友因此认为我国古代一直受到外族欺辱。作为拥有悠久文明的华夏民族,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境地呢?不少人将责任归咎于儒家思想。
从汉朝起,儒家思想逐渐确立其统治地位,甚至在外族统治的清朝时期,儒家仍是主流思想流派。那么,难道古代之所以屡战屡败真是因为儒家主张“软弱”吗?别傻了,真正的儒家思想其实是一派坚决“主战”的理念。
说到儒家,自然要先想到孔子。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一个人的性格和其思想有密切关联。若一个人既强壮又有胆识,他的思想往往偏向“霸气”,就像一名经历过无数战争洗礼的军人,怎会对周围的人一味软弱无力?
依此逻辑,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书呆子”,据《史记》记载,他身材高大,约有九尺六寸,虽因古代度量衡不统一,但估算下来至少有两米左右。在春秋时期,他堪称巨人,甚至放眼整个春秋战国时代,也鲜有对手能与其比肩。
此外,孔子绝非瘦弱之辈,而是标准的肌肉型男。据《吕氏春秋》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意思是说,其他国家军队攻不破的城门,孔子竟然能徒手抬起。再加上他箭术高超,还能驾驭战车,孔子的真实形象更像是一个六边形的战士。可以想象一下,若将施瓦辛格的体格、鹰眼的箭术和李连杰的武功结合起来,那就是孔子的样子。
有这样背景的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又怎可能是“软弱”的代名词呢?
很多人轻视儒家思想,主要是因为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让无数年轻人陷入只会读书的困境,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但无论如何,这个锅儒家思想绝对不该背。儒家思想被用来应试,完全是朝廷政策所致,与儒家学说本身毫无关系。
以宋朝为例,作为典型的“重文轻武”朝代,宋朝的软弱并非因为儒家思想。宋朝最具代表性的儒家学者是朱熹,尽管他有争议,但他坚定主战。他在《壬午应诏封事》中明确提出:“修政事,攘夷狄”、“徐起而图之”,换句话说,就是“打仗是必须的,我们只讨论怎样打,绝不考虑投降求和”。
如果朱熹的主战态度还不够鲜明,那么北宋著名儒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一定听过吧?张载强调读书人的责任,最后一句“为万世开太平”,含义明确:所谓“开太平”,就是打败所有不安分的敌人,直到真正实现和平安定,这才是读书人应有的担当。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几乎所有有名有姓的儒家思想家,都彰显出一种“不怂”的精神。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屡次被“欺负”呢?这就要怪史官了,因为他们普遍认为欺负蛮夷、扩张疆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值得详细记载,只有被外敌欺辱的事件才会被重点书写。
关于中国是否好战,网络上流传一句话说得极为精准:“我们现在的大公鸡,难道是充话费送的吗?”
古代中国确实有被外族欺辱的时刻,但这绝非常态。中国古代的主旋律,要么将来犯之敌打得溃不成军,要么长期卧薪尝胆,稳步谋划反击,唐朝便是典型代表。
要评判一个国家是否软弱,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第一,对外敌的态度;第二,是否能将精神和力量传承至今。
首先说态度,古代对外族的统称是“蛮夷”,这反映了对敌人的轻视,但在实际战术上,从未有过松懈,各类兵法层出不穷,主攻的核心就是克制对方。
其次,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外族必须被驱赶到北方荒凉的边疆。我们不会对他们进行血洗,但绝不会允许他们染指中原肥沃之地。正如一些网友所说:“古代中国确实‘软弱’,不敢争夺荒芜之地,只敢守住富饶的中原”,这话其实已经说明问题了。
再谈传承。古代的生存法则非常简单:落后就会被打,最终被灭族消失。回头看看那些与我们交战的外族,如匈奴、契丹、蒙古、女真等,有的彻底灭亡,有的勉强保全自己,还有的被同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谁软弱呢?
综上所述,我国的儒家思想绝非软弱之源。在儒家思想主导的时代,中国不仅文化得以传承不息,疆域也逐渐扩大。即便历经近代外敌压迫,现今的中国依旧位居世界版图前列,这正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强大与生命力。所谓软弱,不过是表象,自强不息才是核心。
儒家学说本身不软弱,从“君子六艺”中便可见一斑——这是一个强调文武兼备的思想体系,怎可能软弱?
更何况,我国历史上真正软弱的朝代极少,即便被诟病最多的南宋,也是在当时世界上对抗蒙古时间最长的政权。我们对古代的“软弱”偏见,仅仅是对失败记忆的深刻反映罢了。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好战”才是我们的本色。正如一些网友所言:“我们总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但在俄罗斯人眼里,我们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所谓软弱,不过是因为胜利不够显赫罢了。”
参考文献:
程崇仁. 中国政治史上的弊端是儒家造成的吗?——与黎鸣先生商榷[J]. 安徽史学, 2008(3):4. DOI:10.3969/j.issn.1005-605X.2008.03.019.
刘述先. 儒家思想开拓的尝试[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