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打不过外族是因为儒家思想吗?网友一针见血,看完我大彻大悟
创始人
2025-09-23 19:35:16
0

阅读本文之前,真诚地邀请您点击页面上的“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我们未来持续为您推送更多类似优质内容,还能便于您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坚持创作的最大动力!

文 | 小黑

编辑 | t

我国古代历史上曾两度遭遇外族入侵并建立政权,加之大量史书中记载了外族入侵的事件,许多网友因此认为我国古代一直受到外族欺辱。作为拥有悠久文明的华夏民族,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境地呢?不少人将责任归咎于儒家思想。

从汉朝起,儒家思想逐渐确立其统治地位,甚至在外族统治的清朝时期,儒家仍是主流思想流派。那么,难道古代之所以屡战屡败真是因为儒家主张“软弱”吗?别傻了,真正的儒家思想其实是一派坚决“主战”的理念。

说到儒家,自然要先想到孔子。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一个人的性格和其思想有密切关联。若一个人既强壮又有胆识,他的思想往往偏向“霸气”,就像一名经历过无数战争洗礼的军人,怎会对周围的人一味软弱无力?

依此逻辑,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书呆子”,据《史记》记载,他身材高大,约有九尺六寸,虽因古代度量衡不统一,但估算下来至少有两米左右。在春秋时期,他堪称巨人,甚至放眼整个春秋战国时代,也鲜有对手能与其比肩。

此外,孔子绝非瘦弱之辈,而是标准的肌肉型男。据《吕氏春秋》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意思是说,其他国家军队攻不破的城门,孔子竟然能徒手抬起。再加上他箭术高超,还能驾驭战车,孔子的真实形象更像是一个六边形的战士。可以想象一下,若将施瓦辛格的体格、鹰眼的箭术和李连杰的武功结合起来,那就是孔子的样子。

有这样背景的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又怎可能是“软弱”的代名词呢?

很多人轻视儒家思想,主要是因为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让无数年轻人陷入只会读书的困境,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但无论如何,这个锅儒家思想绝对不该背。儒家思想被用来应试,完全是朝廷政策所致,与儒家学说本身毫无关系。

以宋朝为例,作为典型的“重文轻武”朝代,宋朝的软弱并非因为儒家思想。宋朝最具代表性的儒家学者是朱熹,尽管他有争议,但他坚定主战。他在《壬午应诏封事》中明确提出:“修政事,攘夷狄”、“徐起而图之”,换句话说,就是“打仗是必须的,我们只讨论怎样打,绝不考虑投降求和”。

如果朱熹的主战态度还不够鲜明,那么北宋著名儒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一定听过吧?张载强调读书人的责任,最后一句“为万世开太平”,含义明确:所谓“开太平”,就是打败所有不安分的敌人,直到真正实现和平安定,这才是读书人应有的担当。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几乎所有有名有姓的儒家思想家,都彰显出一种“不怂”的精神。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屡次被“欺负”呢?这就要怪史官了,因为他们普遍认为欺负蛮夷、扩张疆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值得详细记载,只有被外敌欺辱的事件才会被重点书写。

关于中国是否好战,网络上流传一句话说得极为精准:“我们现在的大公鸡,难道是充话费送的吗?”

古代中国确实有被外族欺辱的时刻,但这绝非常态。中国古代的主旋律,要么将来犯之敌打得溃不成军,要么长期卧薪尝胆,稳步谋划反击,唐朝便是典型代表。

要评判一个国家是否软弱,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第一,对外敌的态度;第二,是否能将精神和力量传承至今。

首先说态度,古代对外族的统称是“蛮夷”,这反映了对敌人的轻视,但在实际战术上,从未有过松懈,各类兵法层出不穷,主攻的核心就是克制对方。

其次,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外族必须被驱赶到北方荒凉的边疆。我们不会对他们进行血洗,但绝不会允许他们染指中原肥沃之地。正如一些网友所说:“古代中国确实‘软弱’,不敢争夺荒芜之地,只敢守住富饶的中原”,这话其实已经说明问题了。

再谈传承。古代的生存法则非常简单:落后就会被打,最终被灭族消失。回头看看那些与我们交战的外族,如匈奴、契丹、蒙古、女真等,有的彻底灭亡,有的勉强保全自己,还有的被同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谁软弱呢?

综上所述,我国的儒家思想绝非软弱之源。在儒家思想主导的时代,中国不仅文化得以传承不息,疆域也逐渐扩大。即便历经近代外敌压迫,现今的中国依旧位居世界版图前列,这正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强大与生命力。所谓软弱,不过是表象,自强不息才是核心。

儒家学说本身不软弱,从“君子六艺”中便可见一斑——这是一个强调文武兼备的思想体系,怎可能软弱?

更何况,我国历史上真正软弱的朝代极少,即便被诟病最多的南宋,也是在当时世界上对抗蒙古时间最长的政权。我们对古代的“软弱”偏见,仅仅是对失败记忆的深刻反映罢了。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好战”才是我们的本色。正如一些网友所言:“我们总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但在俄罗斯人眼里,我们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所谓软弱,不过是因为胜利不够显赫罢了。”

参考文献:

程崇仁. 中国政治史上的弊端是儒家造成的吗?——与黎鸣先生商榷[J]. 安徽史学, 2008(3):4. DOI:10.3969/j.issn.1005-605X.2008.03.019.

刘述先. 儒家思想开拓的尝试[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相关内容

重庆代表队在全国第十二届残...
9月22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
2025-09-23 12:53:56
“桦加沙”即将登陆,广东江...
为应对超强台风“桦加沙”,9月23日19时起,广东江门全市交通运输...
2025-09-23 12:49:14
北京旅游5天4夜多少钱,和...
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
2025-09-23 12:39:40
运城河东美食荟开启!打造舌...
打造舌尖上的欢乐盛宴 运城河东美食荟开启 作为本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的...
2025-09-23 12:39:14
看重庆秋日的限定浪漫
经过了“立秋”、“处暑”、“白露”,转眼间已经到了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2025-09-23 12:37:22
贺兰山麓,万年史诗与光影传...
“十一”黄金周即将到来,银川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人们敞...
2025-09-23 12:36:59
旅游出生公证费用
2025-09-23 12:36:30
原创 ...
今年休赛季,赵继伟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无疑是他常去打高尔夫球。尤其在遭...
2025-09-23 12:35:24
潮汕国庆旅游跟团全指南,潮...
潮汕五日慢行记:在烟火与海风之间 说来惭愧,我对潮汕的初印象,不过...
2025-09-23 12:33:47

热门资讯

原创 晚...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曾被誉为晚清四大重臣,他们的名字一度响彻历史的长河。要是在这四位中做...
秦半两:见证大秦帝国崛起的货币... # 秦半两:见证大秦帝国崛起的货币传奇 ## 一、秦半两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态各异,种类...
原创 1... 在1955年,中国授予了十位将领大将军衔。这些将领的贡献在解放战争及建国初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
原创 6... 那一年,朱元璋的刀锋正寒;胡惟庸的头颅落地,李善长的家族覆灭,蓝玉的军营染成血色——整个应天府(今南...
伟大的胜利·铁血丰碑耀江淮㉘|... 在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中,有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黄桥战役中黄桥人民支前使用过的烧饼炉。这件看似普通...
原创 汉... 1951年1月25日,志愿军50军在汉江南岸接到命令,与38军112师、42军125师一同阻击“联合...
原创 秦... 因为秦二世的暴虐和昏庸,整个秦朝陷入了生灵涂炭,百姓的痛苦达到了极点,这也激起了广泛的反抗浪潮。短短...
原创 曹...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的对抗激烈进行时,刘备悄悄调动军队向汝南进发,并与当地的黄巾军头目龚都取得了...
原创 彭... 1942年5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总部的机关成功突破了日军的“铁壁合围”封锁。战斗结束后,大家都惊讶地...
原创 李... 在抗日战争期间,李作鹏因遭遇日军使用毒气弹,导致双眼失明,此后不得不佩戴一副黑色墨镜。没想到,正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