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战火纷飞,烽烟四起。在这个英雄辈出的乱世,各路豪杰纷纷显露锋芒,纷纷志在自立为王,开创一方霸业。经过一番激烈的争霸与吞并,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划分了天下的版图。
蜀国的君主刘备,虽出身平凡,身份并不显赫,却自称汉室宗亲,怀揣着复兴汉室的宏伟理想。他自诩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正是凭借这一皇族血统的说法,吸引了众多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和卓越的人才,使蜀汉在三国中与魏、吴形成相抗衡的态势。
令人颇感疑惑的是,在刘备麾下,有两位大将其勇猛远胜于关羽与张飞,甚至在战场上曾先后击败这两位猛将,然而他们却未能获得刘备的重用与重视。这究竟是为何?这两位英勇的武将到底是谁呢?
提起三国时期的英雄,我们总会想到他们的忠诚、义气、勇猛和智慧。尤其是“勇”这一品质,在许多英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刘备帐下有著名的五虎上将,其中赵云以其无双的勇武被后世广泛传颂。赵云曾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英勇无比,因而赢得“真虎将”之称,堪称无人可及。
赵云自跟随刘备近三十年,历经无数战役。他参与过博望坡、长坂坡以及江南平定等关键战斗,亦曾独立统帅入川之战、汉水之战和箕谷之战等重大战役。在这些战争中,赵云展现了卓越的战斗能力和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尤为人称道的是长坂坡之战。彼时刘备仓皇逃命,仅带张飞、诸葛亮等心腹紧随,其妻甘夫人和幼子刘禅被敌军追击,危在旦夕。赵云肩负保护刘备家眷的重任,单骑冲入重围,奋勇杀出一条血路,成功救出甘夫人和刘禅。他在战场上击退多名敌将,如张郃、夏侯恩等人,英勇无畏,令人敬佩。
除了战功赫赫,赵云还具有丰富的政治和行政经验,历任偏将军、桂阳太守、留营司马及翊军将军等职务。与之相比,马超则是另一位备受瞩目的武将。曹操曾多次召唤马超进京任职,然而马超始终以家族事业为重,婉拒了这些邀请。后来其父马腾被任命为卫尉,马超继承其父之职,统帅家族兵力。
但好景不长,曹操发动屠戮,马腾及其亲族惨遭杀害,唯有马岱幸免于难。为报家仇,马超联合韩遂等八部兵马,誓师讨伐曹操。在潼关之战中,马超表现英勇,单枪匹马挑战曹军诸将,所向披靡。他率军直击曹操,西凉骑兵枪法凌厉,令曹军阵脚大乱。曹操被马超猛攻,狼狈逃窜,须发皆白,衣衫破碎。若非曹洪拼死护主,曹操或命丧马超枪下。
后来,马超决定投奔蜀国,刘备闻讯大喜,亲自派人迎接。此时的马超官职显赫,拥有雄厚兵力,成为蜀汉的重要助力。刘备封将军时,积极举荐马超为副将,试图笼络其心。然而,马超晚年大多守卫边城,鲜少参与战事。
那么,为何刘备对赵云和马超这两位勇将均未予以充分重用呢?首先,根本原因在于刘备内心深处的信任偏向。虽然他以仁义著称,但对关羽与张飞两位结义兄弟却有着无条件的信任。这份信任源于他们结拜时的同生共死誓言,以及在南征北战中同甘共苦的无数考验。
为了替关羽和张飞复仇,刘备不惜舍弃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毅然对孙权发起战争。结果却是惨烈的失败,代价惨重,蜀汉江山大损,前途黯淡。除关羽和张飞外,刘备即使对诸葛亮这般人才,也始终保持一定戒心。在白帝城托孤时,他甚至试探诸葛亮的忠诚,唯恐对方威胁其政权。
赵云和马超虽早早跟随刘备立下赫赫战功,但在刘备心中,二人与关羽、张飞之间的地位仍有明显差距。毕竟,后两人同刘备共患难、共生死,感情最为深厚。而对于人才,也必然有亲疏之分。
其次,是两人的出身问题。赵云出身寒微,尽管勇猛,但在刘备眼中不过是一名护卫,地位较低,难以受到重用。至于马超,虽然出身显赫,是西凉豪族子弟,攻下成都时声威赫赫,但攻占益州后,其地位便逐渐边缘化。
除此之外,赵云和马超还存在其他弊端,导致他们难获重用。赵云对蜀汉政权忠诚,未必对刘备本人绝对效忠。换言之,若某日刘备被族人取代,赵云可能不会坚定支持刘备,这令刘备有所顾虑。
而马超则性格豪放,待刘备如兄弟,直呼其名,无视上下尊卑。这种举止令刘备难以接受,作为主君,刘备期望手下尊重自己的权威。相比之下,关羽、张飞虽为结拜兄弟,却始终把刘备置于首位,对其言听计从。
因此,尽管马超勇猛,出身显贵,但其性格和态度使刘备难以重用。纵使赵云武艺胜过关羽,马超实力超越张飞,但两人终未获刘备充分器重,实属遗憾。
假如刘备能够更大胆地任用赵云和马超,或许蜀汉局势会焕然一新,甚至有望成就复兴汉室的伟业。然而历史没有假设,一切尽归命运的安排。
参考文献:《三国志·赵云传》《资治通鉴》《三国志·刘备传》《三国志·马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