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除了以卓越的战功著称外,他还具备另外三位名将所缺乏的政治智慧。在建立了不朽的战功之后,他懂得适时退隐,最终得以善终,这在那个乱世中尤为难得。
王翦能够平安终老,并非仅凭借战功赫赫,而是依赖于他身上一个特殊的“恶习”。这个“恶习”伴随他一路成长,在灭楚大战中达到了顶峰。那么,这个“恶习”到底是什么?他又是如何染上它的呢?
王翦年幼时失去了父亲,由母亲辛苦抚养长大。尽管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刻苦。由于王翦的祖辈是周朝皇族,他从小便怀抱着复兴家族的远大志向。对他来说,要在秦国立足,最快的方式不是读书或做生意,而是投身军旅。
那时,商鞅变法正盛,商鞅规定只要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一名敌军首级,即可晋升一级爵位,获得田地、宅院,甚至奴隶,这极大激励了秦国青年的参军热情。于是,王翦从少年时代起便刻苦习武,钻研兵法,立志有朝一日被秦王重用,彻底改变家族的困境。
16岁时,王翦应征入伍。凭借出众的武艺和踏实肯干的态度,很快得到了权臣吕不韦的赏识,升任千夫长,调往王都咸阳守卫。作为守城将领,他多次见到当时尚未亲政的秦王嬴政。
当时嬴政虽然已即位,但实权仍掌握在丞相吕不韦和太后手中。年轻的嬴政野心勃勃,不甘沦为权臣的傀儡,私下招揽人才,暗中壮大势力,准备一举夺回实权。
一次,嬴政外出游玩,王翦作为侍卫,途中遭遇刺客袭击,誓死护卫秦王,最终将刺客全部击杀。看到王翦身负重伤却坚持护卫,嬴政深受感动,自此视他为心腹。
经过秘密调查,发现刺客系太后宠臣嫪毐派遣,意图杀害嬴政,让自己和太后私生子继位。嬴政大怒,立即召见王翦商议对策。王翦建议借嬴政赴雍城举行成年礼之机,铲除嫪毐。
果然,嫪毐中计,趁嬴政远行策划政变,结果被嬴政预设陷阱击败,嫪毐及其两个私生子惨遭诛杀。嫪毐死后,嬴政距离全面掌权更近一步,接下来便是清除丞相吕不韦。
吕不韦作为秦国执掌政权十一年的丞相,权倾朝野,半数官员为其党羽。最终,王翦再次进言,利用嫪毐事件搜集吕不韦与其勾结的证据。吕不韦在铁证面前无法辩驳,只能辞官回乡,途中被嬴政赐毒酒杀害,嬴政终于完全掌握了秦国权力。
在铲除嫪毐和吕不韦的过程中,王翦功劳卓著。嬴政想要奖赏他,问他有什么要求。王翦坦率地说:“我想要房子,土地,还有女人。”嬴政听后大笑:“没想到你竟如此‘没出息’,我还以为你会要求官爵呢!既然如此,我就满足你。”
于是,嬴政赐予王翦豪宅一所,百顷良田和数十名美女。王翦感激涕零,磕头谢恩。自此,每次立功,王翦都养成了索要丰厚赏赐的“恶习”。
肃清内敌后,嬴政将目光投向六国,开始了统一中国的伟业。为了测试秦军战力,他先派内史腾攻打韩国,迅速攻克全境。
王翦见内史腾都能领兵灭国,心中不服,找上嬴政请缨,要亲自率军打一场大战以报答秦王。嬴政正欲灭赵,便答应他,让他提出作战方案。数日后,王翦递交方案,嬴政十分满意,任命其讨伐赵国。
王翦信心满满,因赵国在长平战后国力大衰,且秦国正盛。但他刚开战就遭遇强敌李牧。李牧为四大名将之一,实力强劲。王翦鏖战一年,却始终无法突破李牧防线,几乎气绝身亡。
嬴政焦急,下令若不能取胜,王翦须以死谢罪。形势危急时,王翦想起《孙子兵法》中“反间计”的妙策,重金收买赵国将领郭开。郭开离间李牧与赵王关系,最终李牧遭到猜忌被杀。
李牧死后,王翦如秋风扫落叶,攻城略地,直至攻破赵都邯郸,活捉赵王迁。嬴政在咸阳等待胜利消息一年,终于迎来捷报,大宴群臣,论功行赏。王翦仍旧索要“房子、土地、女人”,嬴政忍不住问:“上次不是已经赏赐你了吗?为何还要?别人都是求官爵的。”
王翦解释:“上次赏赐的只够我自己享用,我儿子现在长大了,我这是为他求的。”嬴政虽心疼,却无奈只得答应。
灭赵战役历时一年,耗费巨大,嬴政看着王翦频频索要赏赐,虽感“恶习”难忍,却也只能容忍,因为王翦确实打赢了。
赵国覆灭后,燕国感受巨大压力,君臣日夜商议如何避免同样命运。太子丹策划让荆轲刺杀嬴政,荆轲假意献地图,试图行刺,但最终失败。嬴政震怒,派王翦讨伐燕国。
燕国虽实力较韩国强,但不及赵国,加上无名将镇守,只能由太子丹亲自出阵。结果惨败,太子丹兵败易水边,昔日“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场景再现。
王翦凯旋归来,嬴政亲自迎接,两人并肩入宫。封赏时,嬴政未等王翦开口,便笑道:“你不会又要房子、土地、女人吧?”王翦笑着回应:“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大王随意赏赐。”嬴政大喜,封赐一大批官职,王翦谢恩归家。
王翦之子王贲同样天才,将帅出身,加上父子与秦王关系密切,受重用有加。王贲率军攻下魏国,剿灭燕国残余,助秦始皇统一北方。
此时,楚国与齐国仍未灭。嬴政召集群臣问谁适合挂帅灭楚,众人争论不休,有人支持王翦父子,有人推荐李信和蒙恬。嬴政便让他们各自陈述灭楚方案。
王翦提出:“攻楚需兵六十万,战事不会速胜,至少得一至两年。”嬴政皱眉。李信则说:“楚国地大物博,但蛮荒且三大家族互相倾轧,难以合力。只需二十万兵,我三个月内可灭楚。”嬴政听罢喜笑颜开。
实际上,嬴政更倾向让王翦挂帅,但大臣李斯提醒他,不宜再让王翦父子独揽大权,防止功高震主。嬴政权衡后,决定任命李信为主帅,蒙恬为副,向楚国进军。
楚王慌乱,召来名将项燕商讨对策。项燕经验丰富,早有准备,获得楚王委任为三军统帅,抵御秦军。
李信率军进攻,楚军佯装溃退,诱敌深入,李信陷入项燕埋伏,经过激烈拼杀,勉强带残兵败将回咸阳。秦始皇震怒,训斥李信,但无奈只能让其休养。
秦始皇亲访王翦家,请其出山。王翦起初推辞:“大王,我年事已高,请派他人。”嬴政诚恳道:“王翦,我一直视你为师,师者不应对弟子发怒。如今秦国危难,你能坐视不管吗?”
王翦答应出征,但提出两条条件:一是兵力必须六十万,二是要房子、土地、女人。嬴政虽肉疼,却无奈同意。
王翦率军出发,不久即派信使索要赏赐。嬴政许诺待胜利后发放,但王翦连续派出五位使者,催促兑现。嬴政心烦意乱,幸亏李斯劝解:“大王,应感到高兴。王翦之所以索要实物赏赐,是为了消除疑虑。他所求皆为秦国内实物,说明他无二心。”
嬴政终于释怀,赏赐王翦大量房产、土地与美女,足够其家族数代享用。
入楚后,王翦并不急攻,而是让士兵养精蓄锐,每日纵情饮食,持续整整一年。期间项燕多次派兵挑衅,王翦坚守阵地,不为所动。
最终项燕兵力耗尽,被迫撤退备粮。王翦随即发起全面进攻,秦军士气高涨,攻入楚军阵地。项燕英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败北。项燕本可逃生,却为守护楚国,选择以身殉国。
项燕死后,楚国无力招架,秦军迅速攻陷国都。楚王被俘,灭楚大战宣告结束。
史书对王翦灭楚后的记载不多,有说他被封侯,成为一方霸主,也有传他选择提前隐退,过上安逸生活。不论如何,王翦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将领,留下了卓越的功绩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