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戏谑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二百多斤。”这句话乍听之下似乎带着一丝不屑与讽刺,可如果真有人因为体型有些“超重”而得到了瞩目,甚至是受到溥仪的特别关注,你会怎么想?是不是会有些后悔自己没好好吃饭?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位宫女身上,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宫女因其超过200斤的身形,不仅引起了溥仪的注意,还一度被评为“最美宫女”。溥仪甚至把她当做常常拍照的模特,其他妃子在她的光芒下几乎黯然失色。那么,这位宫女到底有着怎样的背景和命运呢?她的未来是否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似拥有令人羡慕的生活,实则背后藏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与困境,溥仪便是其中一员。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无奈与屈辱。三岁时,溥仪便成为了名义上的皇帝,那个年纪的他不仅无法独立言语,连站立都不稳,如何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然而,历史的车轮并不因年幼的溥仪而停下,光绪帝早已病重,慈禧也逐渐衰弱,他们不得不将溥仪推上了权力的高峰,将整个国家的命运交给了一个连基本生活能力都还没有培养完全的孩子。这个时期,清朝的内部问题复杂,已病入膏肓,帝国的未来岌岌可危。即便有经验的朝臣,面对种种难题也束手无策,而溥仪的无知和幼稚,几乎注定了清朝的灭亡。
终于,清朝在风沙中彻底消失,那时溥仪只有六岁,尽管他的牙齿还未完全长齐,但他已经有了三年不真实的“皇帝”生活经验,而这种权力的体验,让他深刻感知到权力的诱惑与重要性。年少的溥仪曾幻想着复兴大清,通过张勋和袁世凯的支持,他重新登上了皇帝宝座。尽管很多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傀儡,但溥仪自己并不在乎,他宁愿活在自己的梦境中,做一个傀儡皇帝。
然而,作为一个“皇帝”,即便是名义上的,生活依然无法逃脱枯燥和无聊。尽管吃喝不愁,后宫如云,溥仪依然感到压抑和无趣。他渴望自由,渴望体验外面的世界,但他已不再掌握实权,所有的决定都在袁世凯的手中。无数次的心动和挣扎后,溥仪依然只能在宫廷花园里徘徊。
就在溥仪感到生活一片苍白时,一台照相机闯入了他的生活。这台看似普通的照相机,却让他如获至宝。溥仪被照相机的神奇功能深深吸引,能够将眼前的一切细节忠实记录下来,他甚至爱不释手,吃饭睡觉都将它带在身边。
他像一个探索新世界的孩子,疯狂地拍摄着宫中的每一个细节:婉容皇后和其他妃子的肖像,后宫的花草树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每当溥仪拿起照相机,他的世界就变得五彩斑斓,充满了成就感。但宫中的生活并不总是能提供新的素材,照相机的拍摄对象也越来越单一。
这时,溥仪将目光投向了宫中最常见的存在——宫女和太监们。虽然他们是最不起眼的角色,却充满了活力和丰富的情感。溥仪再次全情投入到拍照中,不停地记录下他们的神态、动作,甚至生活中的点滴。这种记录生活的方式,若是在二十一世纪,溥仪一定是一个时尚的记录者和生活达人。
然而,时间如白驹过隙,溥仪的拍照兴趣逐渐被遗忘,生活重新回到了平淡与无趣之中。直到某天,一名小太监带来了一条让他大吃一惊的消息。这个消息与一位宫女有关,而这位宫女并不像溥仪所惯常欣赏的婉容那样婀娜多姿,反而是一个体重超过200斤的胖宫女!
溥仪听后并未感到厌恶,反而对这个宫女产生了兴趣。他并没有改变自己对美女的偏好,而是希望用这位宫女来丰富他的摄影作品。溥仪的目标很简单——让自己的相册更加多元化。于是,他命令召见这位胖宫女。
当额尔德特得知自己被召见时,心中既忐忑又不安,毕竟她与皇帝素不相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溥仪的拍摄对象。她心里猜测着溥仪的目的,却始终无法理解这位曾经的帝王心中的复杂情感。
在溥仪的安排下,额尔德特站在了照相机前,刚开始的她紧张得几乎无法动弹。溥仪连拍了几张,但他不满意,于是开始耐心指导她摆姿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额尔德特放松了许多,渐渐地,她也开始自然地摆出不同的姿势,溥仪的笑容逐渐浮现,看到最终的照片,他满意地说:“拍得真好,真美。”
这番话虽然简单,却在宫中的奴才们之间传开了。大家纷纷议论溥仪对额尔德特的赞美,而她也因此受到了更多宫人们的尊敬和关注。曾经因为体重而遭受排斥的额尔德特,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受人尊敬了,甚至有人开始称赞她美丽。
这些曾经对她充满敌意的人们,似乎一夜之间改变了态度,只因为皇帝的赞美而开始附和。额尔德特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感情,她感激溥仪带来的这一切变化,同时也渴望自己能像其他宫女一样,变得更瘦、更美。
然而,尽管外界的看法发生了转变,额尔德特的生活并没有因这次变化而得到根本的改善。她从小便因为体型问题承受着更多的辛苦与歧视,即便进入宫中,也只是被安排做最繁重的体力活。她常常被指派去挑水、砍柴,吃尽了苦头。但她从未抱怨,因为她知道,如果不在宫中找个位置安身,她几乎没有生存的地方。
额尔德特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压迫。她不得不忍受严苛的宫规,每天忍受长时间的劳动,心情也时常压抑。为了能在皇宫中生存,她只能硬着头皮度过每一个艰难的日子,直到有一天,溥仪的召见给她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尽管外界对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但她仍然深知,在宫中的地位依旧不高,依然是一个被利用的对象。溥仪对她的宠爱或许仅仅是出于个人兴趣,而她自己,也只能在这个看似光鲜的世界中,继续忍受着不为人知的苦涩与无奈。
在那时的社会中,胖与瘦似乎成了评判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而额尔德特作为“胖子”的身份,让她不得不背负上许多偏见与压力。若没有溥仪的摄影,她或许依然被人忽视,继续生活在深宫的角落中。然而,时代的眼光依旧充满了刻板与偏见,或许,在一个更宽容的世界里,胖与瘦不过是外在的差异,与一个人的价值并无太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