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英,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诸葛亮的妻子,以其深厚的才华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她的外貌常被视作不出众,甚至被一些人称为“丑女”,但她的才智与诸葛亮的智慧相得益彰,堪称匹配。那么,黄月英真的是“丑女”吗?她到底丑在哪里呢?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此外,还有人给黄月英取了个外号,“黄阿丑”,似乎在暗示她的长相确实不讨喜。然而,历史上并没有对黄月英的容貌作过明确描述。唯一能为我们提供线索的是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在向诸葛亮提亲时所说的一句话:“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黄月英的头发偏黄,皮肤偏黑,但是否因此可以断定她容貌不佳,实则无从考证。
黄承彦是当时荆州的名士,他提到女儿黄月英“丑女”一词,很可能是出于自谦,类似于我们常说“犬子”的用法。因此,单凭这两点肤色和发色的描述,无法得出黄月英是丑女的结论。也有一些人提出,黄月英出身名门,家世显赫,长相也应不差,因此遭遇了他人的嫉妒和诽谤。这种观点显然不成立。如果黄月英真的遭到恶意抹黑,影响了她的名誉,那么作为名士的父亲黄承彦理应有所作为来澄清。综合来看,黄月英的外貌到底如何,恐怕永远无从得知。
那么,黄月英是否具有与诸葛亮相当的才华呢?《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提到,黄月英不仅擅长发明创造,精通奇门遁甲,且对兵法阵法也有深刻的理解,才华与诸葛亮相当。按照她的家庭背景来看,黄月英来自荆州的书香门第,理应更为精通琴棋书画等文艺,而非军事谋略。因此,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她精通兵法或奇门遁甲之术,传言中的才华也未必全属实。
相比之下,诸葛亮的诸多发明确实来源于战场上的实际需要,诸如木牛流马、连弩和诸葛行军散等,都是在军事行动中逐渐发掘和完善的成果。作为他的妻子,黄月英并未在战场上与丈夫并肩作战,因此她不可能直接参与这些军事发明。然而,也有一种可能性,即诸葛亮将自己的战斗经验和想法分享给黄月英,黄月英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最终促成了这些发明的成功。
至于著名的八卦阵,它并非传说中的无敌阵法,而是基于伏羲、孙子等前人阵法的改造和创新。八卦阵更多的是一种练兵阵列,并没有太多神秘色彩,后世的神话和夸大其实更多是出于对诸葛亮的崇拜。而《三国志》或《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并没有涉及黄月英的详细记载,陈寿的《三国志》可以视为最接近史实的文献,因此可以推测,如果黄月英真如传说般博学多才,应该会有更多的历史记录流传下来。
那么,真实的黄月英究竟是怎样的人呢?真正的黄月英,应该是一个温柔贤淑、聪明大方的妻子与母亲。她与诸葛亮的婚姻关系稳固且相互尊重,虽然两人常年分隔两地,诸葛亮战事繁忙,黄月英则负责家中的一切。直到晚年,两人才迎来孩子。从小生活在荆州书香门第的黄月英,文化素养极高,精通琴棋书画,才情出众。黄承彦所说的“才堪相配”,一方面可能出自他对女儿的高度评价,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促成婚事而进行的谦虚修辞。
在父亲眼中,黄月英无论是性格还是才华,都非常出色,即使她不具备传说中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依旧是一位聪明、知书达理、且善解人意的女性。而作为一个志向远大的丈夫,诸葛亮需要一个不仅能够共谐生活、分担家务的贤内助,还需要在思想和文化上能够与自己共鸣的伴侣。黄月英无疑是最佳人选。
对于黄月英来说,嫁给诸葛亮,她不仅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欣赏,也与诸葛亮共同成长,经历了许多风雨与挑战。尽管她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与政治联姻脱不了干系,但她却在这段婚姻中活出了自己真正的价值。她的生活,虽然充满了离别和忧伤,但她从未动摇过为丈夫事业尽力的决心。这样的人生,充实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