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北京的中南海菊香书屋内,空气中弥漫着烟雾,毛主席手中的香烟已经燃烧至一半。屋子里静悄悄的,突然,一声报告打破了宁静:“报告主席,张国华同志到了。”
毛主席闻言立刻掐灭烟头,起身迎接,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一丝急切的神色:“快让他进来!”
门帘掀起,一位身形瘦削却精神矍铄的军人快步走入,虽然面色依旧带有病后的苍白,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却散发着无比的光芒。
“国华,身体恢复得如何?”毛主席握住张国华的手,目光中透露着关切。
“报告主席,已经好多了。接到命令后,我立刻启程,没有耽误一刻。”张国华坚定地回答。
此时,周总理从地图前转过身,语气严肃:“情况十分紧急,印度军队在克节朗地区再次制造了新的流血事件。他们错误地以为我们软弱可欺,一步步逼近我们的边界。”
张国华的眉头紧锁。作为西藏军区司令员,他对那片土地了如指掌。从1951年起,印度便不断越过传统边界线,占领了中国近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他们的侵略行径已经持续多年。
“他们现在有多少兵力?”张国华不加思索地问道。
“根据侦察,印度第四师第七旅约2000人已经进入克节朗河谷,构筑了坚固工事。他们装备精良,自诩为‘王牌部队’。”周总理回答。
屋内陷入了一片沉寂,空气似乎凝固了。毛主席重新点燃一根香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忽然开口问道:“国华,我就问你两个问题——怎么打?如何赢?”
张国华没有立即答复,他走到沙盘前,眼神如鹰隼般扫视着每一条山脊、每一条河谷。克节朗地区的地形在他脑海中瞬间浮现——那里的海拔超过4000米,山势陡峭,印度军队占据了河谷的有利位置,若正面强攻,必然会付出惨重代价。
“可以打!而且一定能赢!但我有一个想法。”张国华沉声说道。
“哦?说说看。”毛主席的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总参谋长插话道:“我们的初步计划是打掉他们一个营,给印度人一个警告……”
“不,这还不够。”张国华摇了摇头,手指重重地点在沙盘上,“既然要打,就打个大胜仗,直接轰掉他们整个第七旅!”
话音刚落,屋内一片哗然,几位参谋低声交谈,甚至有人倒吸了一口冷气。歼灭一个整旅,且还是在这么高海拔的地区?
周总理立刻插话:“国华同志,你有把握吗?毕竟印度第七旅可是参加过二战的精锐部队……”
“总理,我了解这支部队。的确,他们很精锐,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张国华指向沙盘西南方的一处高地,“他们将全部精力集中在了北面防线,西南侧几乎没有布防。因为他们认为那里的山势险峻,我军无法从那条路进攻。”
毛主席突然笑了,转头对周总理说:“你看,这就是我常说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啊!”
“但是高海拔作战……”一名参谋依然犹豫不决。
张国华打断了他:“我的部队已经在西藏驻守多年,完全适应了这里的高原环境。反倒是印度军人,他们大多数来自平原,根本没有高原作战经验。”
毛主席站起身,在屋内踱了几步,突然停下,声音低沉有力:“好!就按国华说的打!我信你!”他走到张国华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这一仗不仅要赢,更要打出气势,为将来的和谈创造有利条件!”
“请主席放心!”张国华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眼中闪烁着坚决与信心的光芒。
三天后,张国华已经回到了西藏前线,指挥部设在距离克节朗约20公里的一处隐蔽山谷里。10月的青藏高原,夜晚的气温已经降至零下,然而战士们的热情依然没有丝毫减退。
“司令员,这是最新的侦察报告。”参谋长递上一份文件,面色凝重,“果然如您所料,印度人西南侧只布置了少量警戒。”
张国华仔细翻阅报告,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通知各部队指挥员,立刻开会。”
半小时后,十几位团营级指挥员挤满了简陋的指挥所。张国华站在一张手绘地图前,语气激昂:“同志们,印度军队已经欺负到我们家门口了!今天,我们要让他们知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指挥员们纷纷握紧拳头,满脸决绝。
“我命令——”张国华的声音陡然提高,“154团从正面佯攻,吸引敌人的火力;157团和11师一部分从西南高地迂回,直插敌人心脏!155团负责切断敌人的退路,务必全歼!”
“司令员,西南侧坡度超过60度,行军困难啊。”一名团长提出疑问。
张国华微微一笑:“正因为如此,敌人才会放松警惕。我已经派侦察兵探过路,虽然陡峭,但并非不可攀登。告诉战士们,这是决定祖国领土完整的关键一战,再难也要上!”
会议结束后,张国华单独叫住了炮兵指挥官:“老李,你的炮火准备时间只有20分钟,但必须打得精准,打得猛烈!我要印度军人的前沿阵地变成一片火海!”
“保证完成任务!”炮兵指挥官坚定地回答。
夜幕降临,张国华却依然无法入睡。他走出帐篷,仰望着那片璀璨的星空。
“司令员,您该休息了。”警卫员轻声提醒。
张国华摇了摇头:“战士们都在准备明天的战斗,我怎么能睡得着?走,去看看各个营地。”
他们来到了157团驻地,战士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装备检查。看到司令员到来,大家立刻立正,齐声敬礼。
“稍息。”张国华挥挥手,“同志们,明天就要上战场了,怕不怕?”
“不怕!”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喊道。
“好样的!”张国华欣慰地笑了,“记住,明天攀爬时一定要互相帮助,确保按时到达指定位置。胜利后,我请大家喝庆功酒!”
离开营地时,张国华对警卫员说:“通知炊事班,明天凌晨三点准时开饭,让战士们吃顿好的。”
1962年10月20日凌晨4点30分,克节朗地区仍笼罩在黑暗之中。张国华站在指挥所里,怀表的指针一分一秒地走着。
“报告,各部已到达指定位置!”通讯兵低声报告。
张国华深吸一口气,命令道:“炮兵准备,准时开火!”
5点整,寂静的山谷突然被震耳欲聋的炮声撕裂,数十门火炮同时怒吼,炮弹如暴雨般落在印度军阵地上。
印度第七旅旅长达维尔从睡梦中被炮声惊醒,他抓起电话愤怒地问:“怎么回事?中国人进攻了?”
“报告旅长,北面遭到猛烈炮击!”电话那头的声音慌乱不堪。
达维尔急忙穿好军装,心头涌上一股不祥的预感,却完全没想到,真正的危险来自背后。
在西南侧那近乎垂直的山崖上,157团的战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