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力是要明显强于蜀汉和东吴的,这不仅是曹魏拥有五子良将这样顶级的武将,也和众多不太出名的武将存在直接的关系,毕竟这些人才是曹魏武力的中坚力量。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州泰,在名气上固然比不上五子良将。但是,在曹魏后期,他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
具体来说,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州泰,南阳人,为人好立功业,善于用兵。州泰担任荆州刺史裴潜的从事时,几次被派为使者前访进驻宛的司马懿,因此被司马懿所知。众所周知,司马懿也是非常善于发现和提拔人才的,比如同样出自南阳的邓艾,就是在司马懿的提拔下成为曹魏后期的大将。至于州泰的崛起,同样离不开司马懿的赏识。
在司马懿征讨孟达时,州泰担任先头部队,因此被司马懿征辟。当时,司马懿成功平定了孟达之乱,并准备将镇守新城的重任交给州泰。后来州泰的父母及祖父都相继去世,州泰要守九年之丧,但司马懿仍然悬空位置等他。州泰服丧结束后过了三十六日,就被擢升为新城太守。从这一角度来看,州泰可谓是深受司马懿的器重。
二
因此,到了公元249年,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曹魏大权的时候,州泰显然不会站出来反对的。嘉平二年(250年),王昶向朝廷上表伐吴之策,朝廷于是令新城太守州泰袭击巫州、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进攻夷陵,王昶进逼江陵。同年十二月,王昶在江陵击破吴军,大胜而还。
嘉平三年(251年)正月,州泰、王基两路也击破吴军,立下战功。后来,正是因为取代了击破东吴大军的战功,州泰得以担任兖州刺史。在此基础上,州泰自然可以视为司马懿父子的心腹武将了。
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昭,举寿春城归降东吴,东吴派文钦等人进入寿春救援。得知这一消息后,司马昭令监军石苞统率青州诸军,并督兖州刺史州泰等人,选精锐部队为游军,在寿春外围防备东吴支援。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诸葛诞坐拥二十万大军,又获得了东吴的支持,这无疑给司马昭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不过,对于州泰等武将,显然不会让诸葛诞的计划实现。
三
诸葛诞之乱时,东吴将领朱异率三万人屯安丰,为文钦外援,州泰引兵拒朱异于阳渊。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朱异战败而走,遭到州泰追击,死伤两千人。不久之后,朱异又率五万人前来解围,他将辎重留在都陆,自己屯兵于黎浆,遣将军任度、张震等募勇敢六千人,在屯西六里处搭建浮桥夜渡淮河,修筑偃月垒。结果,在这场战役中,东吴将士再一次为石苞、州泰所破,军队退往高处。
为了抓住诸葛诞起兵的机会,朱异又制造车箱围逼五木城,再次被石苞、州泰击破;而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袭击都陆,焚烧了吴军的粮食辎重,朱异因为被州泰等人多次击败,损失惨重,只得撤退。后来,诸葛诞之乱被平定后,州泰又担任豫州刺史。
甘露四年(259年)六月,曹魏在荆州设置两个都督辖区,令王基镇守新野,州泰镇守襄阳。到了这个时候,州泰已经成为曹魏后期手握重兵的打井了。
最后,州泰在曹魏官至征虏将军,假节,都督江南诸军事。景元二年(261年),州泰去世,被朝廷追赠卫将军,谥号为壮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