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后,项羽将功臣们分封了封地,但为何这些诸侯不安心做自己的王,反而联合起来反对项羽呢?
我们可以把整个天下比作一张大饼,无论谁来分这张饼,都难以做到绝对公平。作为“霸王”的项羽更是如此,他在武力上无人能及,却几乎没有政治智慧。
项羽是灭秦战争中功劳最大且势力最强的领袖,因此他理所当然地成为“天下之王”。在分封土地时,他主要依据的是对自己阵营的功劳来分配,而这种功劳标准对其他诸侯而言显得极其不公。
其中最典型的不合理分封之一是田荣的遭遇。田荣在反秦诸侯中颇有名气,曾得到项梁的帮助,成功突围章邯的围困。然而,项梁遇难时,田荣却因为自身利益选择见死不救,这让项羽对他极为鄙视。尽管如此,田荣在灭秦的过程中贡献巨大,甚至可以说他在项羽的失败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这只是项羽分封失误的冰山一角。项羽除了封了18路有功诸侯,还封了公认的“王”们。例如楚怀王,虽然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权威不强。项羽让一个诸侯去封一个王,实际上让天下秩序显得颠倒黑白。
具体来看,项羽封了哪些人呢?
第一是楚怀王,被封为“义帝”,迁往今天的湖南,但实际上被项羽严密监视,不久后项羽甚至想谋害他。
第二是项羽自己,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是江东大片地区,首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第三是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西方偏远之地。
第四是章邯,原前秦大将,率军投降项羽,项羽非但没惩罚,反而封他为雍王,首都废丘。
第五是司马欣,封为塞王,首都栎阳。
第六是董翳,投降项羽后被封为翟王。
第七是魏豹,封魏王。
第八是申阳,因攻占河南被封河南王。
第九是韩成,为韩王,但实际上被项羽监禁。
第十是司马昂,赵国大将,因攻取河内被封殷王,首都朝歌。
第十一是赵歇,封代王。
第十二是赵国相国张耳,跟随项羽多次作战,被封常山王。
第十三是英布,项羽部将,被封九江王。
第十四是吴芮,封衡山王。
第十五是楚国柱国共敖,因战功被封临江王。
第十六是韩广,封辽东王。
第十七是臧荼,封燕王,首都蓟县,即今日北京。
第十八是田市,封胶东王。
第十九是田都,封齐王,首都临淄(今淄博市)。
第二十是田安,封济北王。
尽管项羽封了这么多人,却仍有三人被有功不赏,分别是田荣、陈馀和彭越。此外,项羽仅分封了刘邦,却没有分散刘邦的力量,这无形中让刘邦的势力空前团结。
刘邦对项羽的分封当然非常不满。楚怀王曾提议“先入关者为王”,而刘邦正是第一个入关者,却不仅被项羽压制,反而被分封到偏远贫瘠的西方。
因此,封地分配仅一个月后,田荣便率先起兵反抗,并联合了彭越、陈馀这两位同样不满的诸侯。紧接着,刘邦也在关中起兵造反。其他诸侯大多保持观望,只有项羽试图平息事态,但田荣占据齐地,刘邦盘踞蜀地,项羽顾此失彼,难以应对。
这其中的不公平显而易见。田荣因为与项羽的私人恩怨被排斥,而齐地的其他田姓诸侯既无田荣的能力,也无其功劳。如此功高反受排挤,田荣起兵反叛可谓无奈之举。
而对刘邦,项羽也丝毫不敢松懈,四面都布置了制衡刘邦的势力。刘邦的领地周围多为前秦旧将领管辖,且他身边的心腹英布封地就在其东面,刘邦的一举一动都在项羽监视之下。面对这样严密的防范,刘邦既未得到理想的封赏,手下将领也未获分封,造反的风险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