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认为宋朝没有骑兵,但事实上,宋朝初期确实有一支特殊的骑兵——静塞骑兵。常有人谈论女真强大,认为“满万不可敌”,其实应该说的是“汉骑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自古以来,中原王朝的骑兵力量一直较弱,一旦能够拥有一支骑兵部队,这支部队便能横扫东亚。回顾历史,战国时期赵国李牧的边骑、汉朝卫青和霍去病的铁骑、唐朝的玄甲骑兵、明末的关宁铁骑等,都是举世闻名的骑兵力量。
对于宋朝的军事力量,许多人只看到了它的羸弱,殊不知宋朝虽然骑兵不多,但依然拥有一些能征善战的军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宋初的静塞骑兵。静塞骑兵的规模并不庞大,满员时只有三千人,每人骑五匹马。所有骑兵都是从易州的士兵中挑选出来的,这些士兵可以拉开200斤的硬弓,体力和勇气都非常出色。易州位于幽云十六州附近,地处边关,民风彪悍。宋史中记载:“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静塞骑兵的马匹大多来自宋太宗北伐期间获得的战利品,专门用于装备这些骑兵。静塞骑兵从未让人失望,在与辽国的战斗中,几乎没有败绩。
宋史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袁继忠曾劝李继隆将这些骑兵仅用于守城防御,毕竟如果敌人来袭,城中的防守才是最重要的。李继隆不听劝告,结果易州被契丹攻破,城中的军士妻子和孩子都被俘。李继隆怀疑士兵会因此怨恨自己,打算将他们调派到其他部队。然而,袁继忠却提出应通过上奏增加静塞骑兵的编制并提高他们的待遇,以此来激励士兵忠诚。李继隆采纳了这个建议,士兵们深感感激。袁继忠甚至主动提出将自己的部队归李继隆指挥,显示出无私的忠诚。
在经历了雍熙北伐失败和君子馆之战的大败后,河北的宋军几乎丧失了战斗力。两年后的988年,辽国大将耶律休哥率军南下,连连获胜。经历了惨败的宋太宗对局势心态发生了转变,要求边关的将士进城防守,不与敌军野战。大部分将领主张坚守不出,但袁继忠却力陈:“现在强敌逼近,城中驻扎重兵不出击让敌人肆意入侵,既然已经养兵防御,难道不该出击驱逐敌人吗?我愿身先士卒,宁死沙场。”他慷慨激昂的言辞让众将士都感到震撼。
面对皇帝的诏令,主帅李继隆毫不犹豫地带领军队出征。静塞骑兵早在辽军南下之前就已被调防到定州,当辽军的精锐骑兵南下时,静塞骑兵迅速展开反击。在唐河之战中,静塞骑兵凭借每人五匹马的优势,冲入敌阵并摧毁辽军先锋部队。静塞骑兵疯狂追击敌人,李继隆、荆嗣和郭守文趁机发起围攻,辽军大败,尸横遍野。宋军追击至满城,斩首一万五千余人,辽军元气大伤。此战不仅打破了耶律休哥“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彻底改变了宋辽之间的战争态势,宋朝因此得以喘息。辽国的皮室军和铁林军等精锐骑兵也在静塞骑兵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这足以证明静塞骑兵的强大。
然而,由于宋朝的先天条件有限,缺乏养马场,再加上西夏的崛起,导致宋朝的马匹供应断裂,静塞骑兵的力量逐渐被削弱。随着时间的推移,静塞骑兵被分散到各地,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若宋朝能够在早期扩充骑兵力量,并解决边关问题,收回燕云十六州甚至实现大一统,或许历史的走向会有所不同。但由于西夏占领了唯一的养马场,宋朝却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任由西夏崛起,导致自己处处被动,最终失去了骑兵的优势。在缺少骑兵的情况下,宋朝的步兵在战争中显得异常艰难。而且,崇文抑武的政策,也让宋朝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弱,最终给外界留下了“羸弱不堪”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