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先生被人民政府任命为水利部部长。与此同时,战犯陈长捷被关押在功德林管理所。当他在报纸上看到傅作义被任命的消息后,心中顿时燃起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怒。他情绪激动,特意找到了管理所的政委贺春年,严肃地说道:“我要申诉!”
贺春年疑惑地问:“你到底申诉什么?”
陈长捷激动地回应:“我和傅作义是一条心,他是‘剿匪总司令’,而我是副司令。他现在成了共产党高官的座上宾,而我却被关在功德林当阶下囚,这公平吗?”
贺春年耐心解释:“这两者有本质区别。你们的思想立场不同,他是和平起义,打开了北京城门;你是在天津守城战役中被俘,身份不同。”
陈长捷辩解道:“我根本不想和解放军开战,是他逼着我这么做的。”
贺春年摇头说:“你毕竟是战场上被俘,他是主动起义的。”
陈长捷固执地说:“不管怎样,我非见傅作义不可!见不到,我就绝食!”
第二天,陈长捷便开始绝食了。
消息传到管理所,梁冬芳赶忙向领导汇报。副所长胡大树却淡然表示:“没事,我在战争时期也曾连续三天没吃饭。”
王英光也附和道:“我两天半没吃饭,饿不了。”
梁冬芳担忧地说:“他年纪大了,能像你们这样承受吗?”
政委贺春年皱眉看向王英光:“这事情还真不简单。”
王英光,曾在部队长期负责敌工工作,熟知国民党军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恩怨,建议梁冬芳:“你去找杜建时,让他去劝劝他。”
梁冬芳迟疑:“真的有效吗?”
王英光坚定地说:“试试看。”
据我查阅资料,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的总司令是傅作义,副总司令共有七人,名单中并无陈长捷,可能陈长捷自己记错了,或是影视剧对其身份有误传。
在管理所的宿舍里,饭菜摆在陈长捷面前,他却赌气不肯动筷。
这时,原国民政府天津市市长杜建时走上前:“老陈,饭都凉了,快吃吧。”
陈长捷固执地说:“除非见到傅作义,否则我不吃。”
杜建时语气诚恳:“其实这事和傅长官关系不大。你还记得刚来天津时我怎么劝你的吗?天津根本守不住,可你却拿枪顶着自己脑袋威胁我们,不合作你就自杀。你命令我拆掉大批民房,赶走老百姓,这事儿严重,但我没怪你。因为我自己也明白,你那时脑袋清楚,但就是做了错事。傅长官让你守天津,他有他的考虑,你硬撑着守,导致了很多无辜百姓的伤亡,这都是事实。”
陈长捷坚持说:“这些我不管,他傅作义是起义将军,我也应该是。我跟随他大半辈子,他起义,也理应带着我。”
杜建时劝道:“那一页历史已经翻过去了。”
陈长捷沉声说:“在我这里,这段历史重新被打开了。”
杜建时耐心说道:“你感到委屈,但历史已无法回头。”
“当傅先生起义时,你我都已成了解放军的俘虏,你让傅先生怎么办?”
床边的沈醉也插话帮忙劝解:“老陈,你确实觉得委屈,但你毕竟是和解放军开过战,且在战场上被俘,造成了不小的伤亡。相比之下,你说我委屈吗?我没和解放军交过火,还参加了云南起义,签了起义文件。为了示诚意,我让所有云南保密局人员放下武器。但起义成功后,卢汉却把我当成战犯,移交给解放军,我还能怎样?”
听完沈醉的话,陈长捷的心结忽然打开:“兄弟,你比我还委屈。”
沈醉笑着说:“听说有人比你更惨,是不是心里舒服点了?来,吃饭吧,不管怎么着,都不能和肚子过不去。”
陈长捷终于开始吃饭,心头的乌云渐渐散去。后来,傅作义和其他旧同事来功德林探视,陈长捷的情绪已平复许多,他特别感激傅作义在他被关押期间对其家人的照顾。两人重逢,释然一笑,往事如烟。
下一篇:外人眼中的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