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每段的内容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同时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在五代十国时期,江南地区的杨吴和南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传承联系。几乎与这两个政权同时兴起的,还有一个邻近的政权——钱氏吴越,其主要疆域大致涵盖今浙江大部以及江苏省的部分地区。虽然吴越的面积不大,但由于地处较为偏远的江南,纵观五代十国众多割据势力中,吴越却是存续时间最长的一个。自唐末时期钱镠占据吴越地盘,到后人钱俶归顺北宋,前后历经四代统治,时间累计超过七十年。相比之下,北方五家政权梁、唐、晋、汉、周的更替总共也不过半个多世纪。虽然这些北方政权的领土明显比吴越广袤,但频繁的战争和政权更替,使得他们的统治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例如后周政权,明明在君主英明治理下,已有一定基础准备“收复旧河山”,但因种种失误,仍然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天下。相较之下,吴越虽规模不大,且看似仅做小范围的地方治理,却能稳定传承数代,钱氏家族最后归顺宋朝,子孙也平稳安然,这段历程在历史上堪称难得的传奇。
吴越的开创者钱镠,出生于晚唐杭州临安县。他与杨吴的开国君主杨行密几乎同龄,两人都因黄巢起义的动乱而崛起。据传钱镠一出生容貌丑陋,令其父钱宽心生厌弃,竟曾想将他弃于家中水井,幸得祖母不忍,坚决保留了孩子,因此钱镠幼名“婆留”。这一段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出生故事,自宋代的通俗平话开始广泛流传,甚至被明代文豪冯梦龙收入其名作《喻世明言》第二十一卷的《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白话故事中,成了民间耳熟能详的佳话。
实际上,笔者认为更为奇特的是钱镠母亲水邱氏的出身。水邱氏本是中原河南的罕见复姓。虽然古代单姓“水”就较为少见,复姓“水邱”则极其稀有。据传其始祖为汉代司隶校尉水邱崇。司隶校尉为西汉中期设立的京师洛阳地方官职,负责当时的司隶州(即现河南地区)的治安管理。汉代水邱崇的具体事迹未详,关于水邱氏的族谱主要记载于南宋学者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中,同时涉及同源的曹邱氏(见《汉书·季布传》)和楚邱氏等古姓氏。水邱氏真正留名历史的是晚唐时期,在江南临安与钱氏联姻的一支。关于他们从中原迁移至江南杭州的缘由,未有确切记载,但大致可推测为两次重要的南迁潮流:一是两晋永嘉南渡,二是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
更令人称奇的是,水邱氏与临安钱氏的联姻并非一时一代的偶合,而似乎有着世代交织的传统。钱镠的母亲是水邱氏,他疼爱的祖母也可能出自水邱氏家族。正因如此,当钱宽因为钱镠容貌不佳而打算弃婴时,祖母坚持救护,显然有为本家水邱氏延续香火、稳固家族地位的深意。在当时,嫁到夫家且有男孩子嗣往往意味着妻族地位的巩固。钱镠本人非凡出众,水邱家族在钱氏势力中一直是重要支撑。吴越建立后,还出现过将领水邱昭券,这一复姓一直延续到宋代。因复姓水邱极为罕见,后人也有改用单姓“水”或“邱”的。
唐末动荡时期,钱镠与黄巢、王建、朱温等人的经历大同小异,均是自幼习武,精于射箭和舞槊。同时钱镠对谶纬秘术颇有研究,这一点从他父母合葬的陵墓布局便可见一斑。这座陵墓历经精心勘察与选择,保存完好,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发掘,出土了一些珍贵文物。
年轻时的钱镠如许多豪杰一般,凭借武艺参与贩卖私盐,常从泰州一带进货,途中据说在如皋至天目山路上留下了名为“钱家桥”的地名,虽真假难辨,却颇具传奇色彩。乾符年间(874—879)浙江局势动荡,钱镠约24岁时表现突出,被任命为偏将。此时的“都”是藩镇军中一级数量单位,相当于一两千人的团,晚唐军队设有多都如忠武军八都,各都由名将领军,成为特定的号令单位。五代十国时期许多势力均有“都”为名的精锐部队,如后梁杨师厚的银枪都,朱温的强弩军厅子都等。
短短几年间,钱镠在浙西至宣州一带平定匪盗,声名鹊起,升任石镜镇衙内知兵马使及镇海军右职。特别是在黄巢军队经过浙西时,钱镠献策阻击成功,获得淮南节度使高骈的高度赞赏。
中和二年(882),越州观察使刘汉宏与董昌发生矛盾,派弟弟刘汉宥和都虞侯辛约驻守西陵,意图吞并杭州。钱镠率部渡江突袭刘汉宥,焚烧营寨,双方激战数次,最终刘汉宥败退越州。唐僖宗派宦官焦居璠为杭越通和使调停,双方皆拒绝和解继续交战。光启二年(886),董昌命钱镠进攻越州,攻破后收降浙东将领鲍君福,进屯丰山,最终击败越州守军。
刘汉宏逃至台州被刺史杜雄擒获并献给钱镠,后被斩于会稽。董昌自称“知浙东军府事”,迁镇越州,将杭州让给钱镠。董昌被任为越州观察使,钱镠获封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此后浙江西道和淮南道纷争不断,镇海节度使周宝被部将驱逐逃至常州,苏州亦被六合镇将攻陷。淮南节度使高骈亦被部将囚禁。钱镠命将领成及、杜棱攻克常州,接回周宝。周宝病逝后,杜棱又攻取润州,击退叛将。
唐昭宗文德元年(888),钱镠处死叛将薛朗,以祭奠周宝,再命从弟钱銶击败徐约,被任为杭州防御使。此时庐州刺史杨行密起兵攻淮南,与钱镠在浙西等地多次交锋。几年后,杨行密击败孙儒,占据润州、常州,钱镠仅守住苏州,并收编孙儒残军组建武勇都,实力有所增强。
景福元年(892),唐昭宗任董昌为威胜军节度使,加封陇西郡王,任钱镠为武胜军都团练使。钱镠广纳贤才,任用杜棱、阮结、顾全武等人,为保卫杭州和浙西,扩建罗城,加强防御,实力在南方已颇为雄厚。两年后,钱镠升为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获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荣衔,成为唐末重要权臣。
乾宁二年(895),董昌自立为大越罗平,钱镠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