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包拯后代今何在?第35代后人从不外出打工,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创始人
2025-09-18 15:32:14
0

包拯的故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他那位于民间的“包青天”称号,几乎家喻户晓。而通过诸如《三侠五义》、或是《少年包青天》这些影视剧,他的故事已传遍了大街小巷。那么,我们对包拯的了解,还能有多少新的发现呢?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关于包拯后人的一些故事。

合肥晚报曾以《包大人后人难断“家务事”》为题,报道了肥东县包氏宗祠的管理权争夺战。这则新闻的发布,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事实上,在这篇报道之前,包先良夫妇已经将他们守护祠堂二十年的事迹发布到了网上,很多网友在看到之后,内心无不为之动容。

包拯出生在安徽合肥肥东县解集乡小包村,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而包氏宗祠则位于离此不远的两公里外的大包村。包氏宗祠的创建可以追溯到宋代,建造者宋鉴并非包拯的后代,而是出于对包公的崇敬之情。后来,包拯的后人开始接手管理这个宗祠。

数百年的时光流转,经历了世事的浮沉,加上当地经济的贫困,包氏宗祠也逐渐荒废,早已没有人看管。直到上世纪90年代,包公的35代后代包先良和妻子黄其莲看到宗祠的环境破败,甚至成了村民养牛的地方,他们决定放弃自己稳定的工作,承担起守护宗祠的责任。

这一守,就是20年。尽管经济条件十分有限,宗祠并未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但包先良夫妇却没有放弃,他们始终保持着祠堂内外的清洁。为了维持生计,他们还找到了一些零散的工作,收入不高,但足以支撑日常开销。更重要的是,这样他们也能腾出时间来打扫宗祠,为来访的游客提供导览服务。

随着游客的逐渐增多,包先良夫妇还开始主动担任讲解员,向大家讲述包公和祠堂的历史。他们没有向游客收取任何费用,除了提供香火,其他一切都是免费的。许多人看到包先良夫妇的这种无私奉献,都忍不住为他们感到敬佩。尽管如此,仍然有不少人不理解他们的坚持,问他们是否曾有过放弃的念头。毕竟,原本一同管理祠堂的其他包氏后人,已经因各种原因退出了管理工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0年的坚持确实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而这段时间里,包先良夫妇不仅没有获得金钱和名利,甚至还遭受了外界的不解与质疑。对此,包先良却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这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他说,自己为能是包拯的后代而感到骄傲,他甚至能整整讲上三天三夜关于包公的故事,也不感到厌倦。包先良表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坚守,将“包家精神”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或许也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匠心精神”的另一种体现。

随着游客的增多,包先良夫妇的故事开始被广泛传播。人们纷纷为他们的坚守精神所感动。可是,随着名声的传播,随之而来的是利益的争夺。有人建议包先良夫妇可以增加一些收费项目,以缓解经济压力,改善生活条件。然而,包先良坚决拒绝了,他认为一旦开始收费,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初心,祠堂的纯粹性也会受到影响。

包先良的坚持,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认同他的做法。村里有一些其他包氏后人认为,包先良夫妇已经把宗祠“垄断”了,甚至有传言称他们利用祠堂私下赚取利益。有人看到了这一商机,认为包先良的做法显得过于保守和迂腐。争议不断之下,包氏宗祠暂时关闭了大门。

然而,在多方协调之后,包氏宗祠最终重新对外开放。更为令人感动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包氏后人纷纷捐款,宗祠也因此得到了大规模的修缮。经过修整后的包氏宗祠,恢复了往日的光辉,白墙、青砖、灰瓦,古香古色。而最显眼的变化是,原本门前的土坡被整平,铺上了整齐的青石路面,游客们能够更方便地参拜和游览。宗祠内部还设立了管委会,负责定期轮流值班,确保日常的管理更加规范。

正如一位包氏后人所说,包氏宗祠不仅仅是包氏后人的私有财产,它属于社会,属于每一个心怀包公精神的人。毕竟,这座祠堂位于包公的故里,是唯一一座保留下来的古代建筑,现如今已经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此重要的历史遗产,理应由更规范的管理来维持和传承。包先良夫妇的故事虽然感人,但更完善的管理体系,无疑是长远发展的保障。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谁来接手这个责任,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成立管委会,确保宗祠管理的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而其他包氏后人应当首先承认包先良和黄其莲为祠堂所做的巨大牺牲与贡献,而不是单纯地争夺管理权。包先良夫妇的故事已经深深植入了包氏精神之中,成为包家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场“祠堂管理权”的争斗中,我们也许不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权力的斗争上。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的,是包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如果我们把焦点放在“权力争夺”上,岂不是会让事情变得本末倒置吗?

有一个细节,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包氏宗祠的大门是朝北开的,而传统的宗祠大门通常都朝南。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包拯的传奇一生密切相关。

流传下来的包拯形象,总是以公正无私、严肃执法、绝不徇私舞弊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历史的真实面貌中,包拯不仅仅在案件审理时保持铁面无私,对待朝中官员也毫不留情。包拯得罪了不少朝中的权贵,尤其是当他为国家利益进言时,许多贵族和大臣心生嫉恨,开始向皇帝进谗言,陷害包拯。为了表明自己对皇帝的忠诚,包拯故意将家族祠堂的大门朝北,意在表达“子孙永不背弃北方”的决心。

此外,包拯在面对皇帝时,也曾敢于直言进谏。宋仁宗年近五十还未立太子,包拯认为应尽早确定继承人,便敢于在朝堂上劝谏。此举令宋仁宗心生疑虑,毕竟立储问题向来敏感,稍有不慎,便可能酿成大祸。包拯却毫不犹豫地跪下,表示自己提议立太子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国家社稷的长远考虑。他还特别强调,“臣年已七十,无子。”这番话打消了宋仁宗的疑虑,尽管包拯并不知道他实际上已有一子,这也成为了另一段历史故事。

包拯的一生堪称传奇,他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包先良。而如今,包氏宗祠也成为了一个众多游客朝圣的地方,大家希望通过参拜包公故里,汲取精神上的力量和寄托。我们不仅为包公一千年前的事迹感到钦佩,如今,包公后人传承的精神同样深深打动着我们。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向前推进,而我们会永远铭记那些前人的伟大精神,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期盼着更美好的未来。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科技尚未迈入高度发达阶段的古代,人们勇敢地踏上海洋,开辟新的航线...
2025-09-18 13:04:03
档案保存环境与设备管理:守...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信息的载体,其保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
2025-09-18 13:03:28
原创 ...
一张老照片,一个人旧人物,一段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
2025-09-18 13:03:17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遭受惨...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
2025-09-18 13:03:16
原创 ...
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
2025-09-18 13:03:14
原创 ...
1927年:毛泽东的革命启示 1927年,毛泽东已经34岁。这一年...
2025-09-18 13:03:0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区的红钱,特别是...
2025-09-18 13:02:57
原创 ...
在建国前,国共激烈对抗的岁月里,国民党顽固派因视野狭窄、未能准确识...
2025-09-18 13:02:42
泰国每年接待大量中国游客,...
当下,旅游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愈发热门的休闲方式,喜欢踏上旅途、领略别...
2025-09-18 13:02:41

热门资讯

原创 N... 距离新赛季NBA常规赛开战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最近,NBA官方发布了一组采访视频,询问多位NBA球...
「好运角半程马拉松」那香海景区... 9月7日,2025年威海横渡刘公岛公开水域国际邀请赛在威海幸福公园冬泳基地圆满落幕。 赛事由威海市...
“只要我还能讲,就要把革命故事... 渣滓洞幸存者、99岁老党员杨俊生: “只要我还能讲,就要把革命故事讲下去” 2007年,杨俊生在...
原创 2... 2015 年深秋,我国东北某基建工地的挖掘机意外掘开了一段尘封百年的历史 ——63 个锈迹斑斑的铁箱...
原创 他... 他是我国领导人中,唯一一位与列宁面过面并且握过手的人,连毛主席和周恩来也未曾有过此经历。在那个特定的...
原创 宋...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让您获得更多的互动体验,感...
原创 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毛主席在土地改革运动中落实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满足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在四川朱德...
激辩“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 6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文章《重大发现!秦始皇派人去昆仑山采长...
原创 蒋... 在国民党败退时,蒋介石早早准备好了退路,甚至提前为这一历史时刻做好了周密的安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
原创 宋... 宋朝自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开始,直到1279年南宋灭亡,历时319年。在这个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