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爱书”焚书的千古罪人
创始人
2025-09-18 15:05:39
0

在中国历史上,出于愚民的目的,统治者会强令焚书,如秦朝、清朝。可是,南北朝梁元帝(萧绎)并不是为了愚民,只是在个人陷入绝望境地时,就来了一次大规模的焚书事件,把他四十余载辛辛苦苦收集起的古代罕见的十四万卷图书烧了个一干二净,萧绎由此成了破坏中华文明的千古罪人。

被俘前焚书十四万卷

梁元帝一生勤奋读书,并辛苦聚书,可以说是一个学者型皇帝。据《梁书·元帝纪》所载,他五岁时就能背出《曲礼》的上半部,虽然自幼瞎了一只眼,却异常好学。元帝有时候还常常让身边的人为他读书,而且昼夜不停地读,虽然睡着了,手里还拿着书卷。元帝爱读书甚至到了痴迷的境地。他酷爱玄学,从公元554年10月19日就开始在龙光殿给大臣们讲解《老子》,11月23日,魏军已经到达襄阳,他才暂停讲课,宣布“内外戒严”。27日,见边境没有什么动静,便又恢复讲课,百官只得穿着军装听讲。

梁元帝可谓是著作等身,著有《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丹阳尹传》十卷,《注汉书》一百五十卷,《周易讲疏》十卷,《内典博要》一百卷……合计超过四百卷。这样广博浩繁的学术成就,即使是今天的专业学者也并非轻易就能取得,而对于这位只活了四十七岁、又经历了多年乱世的皇帝来说,实在是了不起的成绩。他的诗文虽也不乏清新隽永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据有一席重要位置。

这样一位爱读书爱收藏书的皇帝,谁能想到最后却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焚书犯呢!公元555年1月10日(梁元帝承圣三年十一月甲寅)晚上,在梁朝的首都江陵城(今湖北江陵县)内,一场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竟然发生了,被西魏大军围困在内城的梁元帝破敌无策,走投无路气急败坏之余就令舍人高善宝将宫中收藏的十四万卷图书全部焚毁。实际上,在魏军兵临城下时梁元帝并没有焚书的必要,要战要降要走均与是否焚书无关。十四万卷图书灰飞烟灭了,梁元帝照样免不了兵败被俘的命运。在被俘后梁元帝曾被问到焚书的原因,他的回答荒谬至极,竟然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难道梁元帝这样一位爱读书的皇帝读书读傻了,至死也不了解其亡国的真正原因吗?或者是他知道了而不愿承认不愿面对失败的现实?不管怎样,一生爱书爱读书的梁元帝,对书由极度的爱突然变为极端的恨,最终让这些书成了他的“替罪羊”或者说是“殉葬品”。

典型的双重人格

那么梁元帝为什么会落得个兵败被俘被杀的命运呢?

梁元帝是典型的双重人格,表面上他勤奋好学、富于创造,实际上却是极端的虚伪、残忍、优柔寡断、贪生怕死,学术上的认知从来就没有成为他的实践。为了阐述、宣扬孝和忠,他著有《孝德传》、《忠臣传》,但他自己的行为却既不孝也不忠。在侯景围攻建康,他的父亲梁武帝危在旦夕时,他却以“俟四方援兵 ”为借口,在上游拥兵自重,甚至杀了劝阻他退兵的下属萧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活活死去;在建康陷落后,他忙于骨肉残杀,乘机逼死亲生儿子萧方,杀了侄子萧誉,赶走了侄子萧詧;其弟武陵王萧纪发兵东下后,他不仅让方士画了萧纪的像,亲自在上面打钉子,咒他早死,还请西魏出兵,让西魏占了蜀地。萧纪兵败时,他又密令部将樊猛不许将萧纪活捉回来。萧纪的两个儿子被他关着绝食,以致咬自己臂上的肉吃,十三天后便死去。

梁元帝是个文人皇帝,享有爱才的美名,可这也是虚伪的。王伟是侯景的头号帮凶,从发动叛乱起的一切行动几乎都出于他的策划。但此人才思敏捷,诗做得很好,被押到江陵后,在狱中写了一首五十韵的长诗献给梁元帝。王伟的罪行早够死刑了,梁元帝爱他的文才,准备赦免。忌妒王伟的人得知后,对梁元帝说:“以前王伟写的檄文也很好呀。”他找来一看,原来上面写道:“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项羽的眼睛有两层眼珠,还会有乌江之败;湘东王只有一只眼睛,难道天下会归他吗?)元帝顿时勃然大怒,将王伟的舌头钉在柱上,开膛剖肚,一刀刀碎割而死。才子只是曾挖苦过元帝,爱才的元帝就要残酷地将他杀死,这是什么样的爱才啊?离后世的武则天就差得太远了。

另外,元帝毫无治国理政的雄才大略。两年前梁元帝错误地作出了定都江陵的决策,这时就已经注定了他必然覆灭的命运。从地理上说,江陵背靠长江,北方无险可守,而且远离南朝长期的政治、军事中心建康。在军事部署上,为了应付兄弟和宗族間的冲突、控制潜在的敌对力量,元帝又将军队分驻在各地,对北方的强敌西魏非但不加防范,还存有非分之想,妄想利用它来消灭异己势力。失败的命运终于来了。公元554年11月(梁承圣三年十月),西魏遣大将于谨、宇文护、杨忠率五万大军从长安出发,直指江陵。在接到梁朝旧臣马伯符从西魏发来的密件时,元帝还不相信西魏已在作入侵的准备。

元帝在焚书时想赴火自杀,被左右阻止,于是准备投降。其实就是到了这时,元帝还远未到山穷水尽之时,还有一条路可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事实上,当时就有大臣谢答仁劝元帝乘夜突围,只要渡过长江,就能得到驻在江南马头的一支梁军的救援,但元帝只因为不习惯骑马,就想当然地认为“事必无成,徒增辱耳”。在王褒的挑拨下,不明是非的元帝竟然怀疑开了谢答仁的忠诚,在谢答仁提出收集内城残部五千余人固守的建议后,索性就拒绝与他见面,气得谢答仁吐血而去。元帝自以为能屈能伸,换上白马素衣出东门投降,可是换来的是备受羞辱,随后于1月27日被杀的命运。魏军从梁朝王公大臣和江陵百姓中选了数万人为奴婢,作为战利品押回长安,其余老弱幼小全部杀尽,得到赦免的只有三百余家。

文化史上一次浩劫

在古代残酷的战争中,失败一方包括百姓的悲惨命运早就注定;而最无辜的是那十四万卷图书,竟然被元帝一把火烧作了他的殉葬品,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最悲催的一大浩劫。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由于北方长期战乱不绝,图书散失非常严重。北周在关中建立之初,藏书只有八千卷,以后逐渐增加到一万多卷,灭北齐后又获得了五千卷。经过整理,隋朝秘阁的藏书也才达到三万余卷。唐初修《隋书·经籍志》时收集到的书有14466部,共89666卷。由于唐初的藏书包括了555年以后数十年间问世的书籍,实际保存下来的旧籍还不满原来的一半。从数量上说,梁元帝毁灭了传世书籍的一半。从质量上说,他烧毁的是历代积累起来的文化精华。梁元帝江陵焚书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王贵成)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科技尚未迈入高度发达阶段的古代,人们勇敢地踏上海洋,开辟新的航线...
2025-09-18 13:04:03
档案保存环境与设备管理:守...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信息的载体,其保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
2025-09-18 13:03:28
原创 ...
一张老照片,一个人旧人物,一段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
2025-09-18 13:03:17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遭受惨...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
2025-09-18 13:03:16
原创 ...
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
2025-09-18 13:03:14
原创 ...
1927年:毛泽东的革命启示 1927年,毛泽东已经34岁。这一年...
2025-09-18 13:03:0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区的红钱,特别是...
2025-09-18 13:02:57
原创 ...
在建国前,国共激烈对抗的岁月里,国民党顽固派因视野狭窄、未能准确识...
2025-09-18 13:02:42
泰国每年接待大量中国游客,...
当下,旅游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愈发热门的休闲方式,喜欢踏上旅途、领略别...
2025-09-18 13:02:41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好的,我帮你把这段文章进行改写,保持每段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一些: --- ...
原创 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击右上方的“关注”哦!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希望您能享受这段愉快的阅读体验...
原创 骑... 赋是两汉时期极具盛行的文学形式之一,源自楚辞的风格,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骚体赋、汉大赋以及抒...
原创 只... 在古代,当一位帝王去世后,人们通常会根据其一生的贡献来为其定下谥号,而“纣”这个字在“谥号”中可谓是...
原创 最... 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1951年),字伯涵,号静云,是清朝道光帝的孙子,醇亲王奕譞的第五子,也...
原创 对... 要说到最励志、最正统的大一统王朝的创立者,非朱元璋莫属。提起这个话题,有些人或许会问:“刘邦不也是吗...
原创 朱...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段落结构和原意不变,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 --- 前...
原创 一... 章邯之所以选择项羽而非刘邦,根本原因在于他当时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若选择刘邦,他很可能会被迅速消灭;...
重庆市方志馆西南大学分馆(川渝... 6月23日下午,重庆市方志馆西南大学分馆(川渝共建)在学校图书馆举行揭牌仪式。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原创 韩...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且总字数变化不大,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 --- 许多国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