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八年正月,朱祁镇趁着朱祁钰病重之际,发动了著名的“夺门之变”,成功夺回了自己失去的皇位。一个月之后,朱祁钰因病去世。关于他死因的说法众说纷纭,有人称他是被朱祁镇派遣的太监勒死,也有人认为他是因病去世的。无论如何,朱祁镇不承认朱祁钰曾为帝,甚至给他定下了“郕戾王”这个恶名,并且命人杀死了于谦。如此一来,朱祁钰和朱祁镇之间的这场长达多年的争斗,以朱祁镇的最终胜利告终。
然而,回顾这场权力的较量,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过去的8年里,朱祁钰一直占据上风呢?朱祁钰稳稳坐在皇位上,而朱祁镇则被瓦剌掳走,沦为俘虏,并被囚禁在南宫长达七年。如果朱祁钰果断一些,早在八年前便把朱祁镇除掉,后来的夺门之变便不复存在,甚至算不上什么大的政治威胁。而朱祁钰若没有儿子继位,即便皇位交给了别人,恐怕也不会有人不承认他之前的帝位。那么,朱祁钰为何迟迟未对朱祁镇下手呢?
这其实并非出于朱祁钰的仁慈,或是心地善良,不能对自己的亲哥哥下狠手,而是因为杀掉这个拥有大量支持者的前任皇帝,并非一件轻松的事。事实上,在朱祁钰登基后的7年里,曾发生过两件与朱祁镇息息相关的事件,这些事暴露了朱祁钰在朝堂上的掌控力不足,也暴露了朱祁镇在宫廷内外依旧拥有广泛支持者。
朱祁镇被囚禁在南宫时,身边有一个叫阮浪的老太监。阮浪进宫已有四十多年,曾在永乐年间入宫服侍。尽管他为人沉默寡言,无法奉承讨好,始终未能获得高位,但他忠诚老实,对待职责从不怨言。甚至在朱祁镇被囚禁时,他依旧尽心尽力侍奉,朱祁镇也对他非常喜爱,经常与他谈心,甚至在阮浪生日时赠送了一把金刀和一个金绣袋作为礼物。阮浪收下后,高兴之余将礼物送给了自己的朋友王瑶。王瑶非常得意,便在与锦衣卫指挥使卢忠饮酒时,将这把金刀炫耀给卢忠看,声称这是太上皇朱祁镇赠送的珍贵物品。
这一举动引起了卢忠的警觉,他随即向朱祁钰告发称,朱祁镇可能与外人勾结,企图夺回皇位,而这把金刀便是证据。朱祁钰一听,心中一喜,认为自己找到了铲除朱祁镇的大好机会。他急忙命人调查此事,认为只要能证明朱祁镇暗中谋划夺位,他便能将朱祁镇彻底除去,确保自己的统治无忧。
然而,情况远不像朱祁钰所想的那么顺利。阮浪和王瑶始终坚称,那把金刀只是朱祁镇送给阮浪的普通生日礼物,没有其他含义。即便经过严酷的审问,他们依然口口一致,未曾改变。长时间的拷问和压力使得告密者卢忠也顶不住,最终装疯卖傻,导致这起案件彻底陷入僵局。大臣们纷纷上奏,建议朱祁钰放过朱祁镇,不要再纠缠于此。这一事件最终不了了之,朱祁钰不仅无法拿下朱祁镇,甚至显得更加无奈和愤怒。
如果朱祁钰连这种证据确凿的案件都无法处理,更别提动手除掉朱祁镇了。实际上,早在朱祁钰登基之前,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便已经立下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而朱祁钰在即位时,虽然愿意维持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但随着他逐渐稳固了自己的皇位,心中却逐渐不甘心自己继位后,继位的是朱祁镇的血脉。他开始打算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但朝堂上下无人支持他这一决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朱祁钰最终废除了反对他的皇后汪氏,并通过贿赂等手段,才终于成功让朱见济成为了太子。
然而,这一切的努力没能维持太久,不到一年,朱见济便因病早逝。朱祁钰的痛失爱子并未引起大臣们的同情,反而他们纷纷上奏称,这一切都是“天意”,建议他恢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这一事件暴露了朱祁钰在朝堂上的权威和掌控力严重不足。尽管他是皇帝,但在许多重大决策上,他仍然受到大臣们和外部势力的制约。
由此可见,朱祁钰想要处理掉朱祁镇并非易事。尽管他是皇帝,但朝中仍有大量支持朱祁镇的人。而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作为太上皇的母亲,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死于朱祁钰之手。如果朱祁钰真下狠手杀了朱祁镇,孙太后一定会做出强烈反应,甚至可能会为此动用太后的权力,这将使朱祁钰的统治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在古代,“孝道”被视为治国的根本原则,任何违背孝道的行为都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朱祁钰虽然是皇帝,但面对孙太后的压力,以及朝中众多对朱祁镇抱有同情和支持的大臣,想要彻底清除朱祁镇并非易事。如果朱祁钰杀掉朱祁镇,这不仅可能激起宫廷内部的反抗,也会引发社会的巨大震动,甚至导致朝廷的不稳定。反之,保持现状,朱祁镇只要不再造反,可能对朱祁钰的统治并不会构成致命威胁。
总结来说,朱祁钰不杀朱祁镇,最根本的原因并非他心软,而是他面临的种种压力。尽管他拥有皇帝的权力,但在朝中诸多支持朱祁镇的势力以及孙太后的强大影响下,想要动朱祁镇并非易事。朱祁钰最终选择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避免了激烈的冲突,也算是权衡利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