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绝命后卫师》讲述了红军长征期间,红34师在湘江之战中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与敌军展开殊死决战的英雄事迹。除了红34师,另有一支部队也同样被称作“绝命后卫师”,这支部队的贡献和战绩与红34师不相上下,这便是1934年成立的黔东独立师。
黔东独立师,全名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黔东独立师,成立于黔东根据地。1934年10月,为了确保红二、六军团能够顺利挺进湘西,贺老总决定在黔东组建一支敢死队,作为主力部队的后盾。这支部队在10月下旬正式成立,地点选在了南腰界。黔东独立师的任务是掩护红二、六军团的转移,因此,贺老总亲自调动了大量干部来支持独立师的组建,确保它能够高效运作。
独立师的领导层组成也显得十分坚强。王光泽被任命为师长,冉少波为副师长,而政委则分别由熊仲卿和段苏权担任。独立师下设1、2、3、4四个团,每个团的领导也都具有出色的战斗经验。1团由贺炳炎担任团长,胡宏升担任政委;2团团长为冉少波,政委兼任团长的是熊仲卿;3团团长为秦贞权,刘本玉担任政委;4团团长是秦子开,政委马吉山。每个干部的责任心和勇气,都在此支部队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光泽,1903年出生于湖南衡山,1926年开始参加革命,曾担任中共茶陵独立团团长等职务。他的革命生涯始于北伐战争时期,是一个典型的工农出身的革命者。冉少波,贵州印江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早期是湘军出身,后转入红军并成为黔东红军的创始人。胡宏升是1团的团长,他原本是红3军沿河独立团的政委,才华横溢,既能文又能武。可惜在1934年11月,胡宏升在带领保卫队撤退时不幸中弹牺牲。
黔东独立师成立后,立即投入了黔东会战。在敌军的围攻下,黔东独立师和黔东特区奋力抵抗。敌军调动了四个师来围攻他们,黔东独立师为了掩护主力转移,不得不后退。虽然独立师顽强作战,但由于敌人力量庞大,且苏区人口急剧减少,最终不得不向梵净山一带转移。
1934年11月24日,李成章部的2000余人分三路向梵净山根据地发动进攻。为了保存革命实力,王光泽和段苏权决定带领部队向湘西转移。27日,独立师与敌军在川河盖发生激烈交火,红军虽奋力抵抗,损失却相当惨重。为了确保更多人能够生还,王光泽与受伤的段苏权决定分批突围。
在1934年12月初,黔东独立师在秦贞权和邓吉星的带领下进入湘西。然而,由于不断的牺牲和掉队,最终与红军主力会合时,师中仅剩下不到20人。为了重新整编,黔东独立师不得不宣布撤销,宣告了这支部队的历史使命的终结。
尽管黔东独立师只存在了短短两个月,却为红二、六军团主力的顺利转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王光泽、段苏权、冉少波等军事指挥官们发挥了关键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这些英雄人物未能活到解放后的胜利。王光泽师长英年早逝,年仅31岁。
在川河盖战斗后,王光泽师长带领部队继续向干坝子一带撤退。11月28日,敌军发现了红军撤退的踪迹,于是两军在大板场展开了激战。虽然黔东独立师仅有300余人,但在王光泽的指挥下,他们愈战愈勇,奇迹般地突破了敌人的包围。然而,王光泽在撤退过程中不幸被反动民团逮捕。最终,他在12月21日被川军杀害,年仅31岁。
冉少波,虽然在黔东独立师中的任职时间较短,但他为这支部队的组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冉少波是黔东的革命骨干,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他组织了“神兵”加入红二军团并担任了黔东纵队的纵队长。1935年4月,冉少波在湖南塔卧被错误处决,年仅34岁,令人痛惜。
段苏权,黔东独立师唯一幸存的政委,他在经历川河盖战役后受伤被救助,最终重返队伍,并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段苏权的经历堪称传奇,从红六军团到新中国的军事建设,他始终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虽然因黔东独立师的脱离队伍,他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但他依然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段苏权于1993年逝世,享年78岁。
综上所述,黔东独立师的三位领导者——王光泽、冉少波、段苏权,他们的英勇事迹与无私奉献,将永载史册。尽管他们的命运各有不同,但他们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将永远被人民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