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五虎大将、曹魏的五子良将、江东的十二虎臣这三组名将,虽然同为历史上的精英武将,但他们的地位和成就却有着显著的差距。蜀汉的五虎大将无疑是蜀汉军事体系的顶尖人物,而曹魏的五子良将和江东的十二虎臣在各自国家中的地位则相对较低,堪称二流将领。
能够在各自的阵营中跻身二流并且流芳百世,对于大多数普通武将来说,无疑是一项难以企及的荣耀。五子良将和十二虎臣并非实力不足,而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体系中,还有更为强大的将领。例如,曹魏的五子良将主要受曹仁、曹洪、夏侯惇和夏侯渊的管辖,而江东的十二虎臣则无法与周瑜、鲁肃、陆逊、吕蒙这些顶级将领相提并论。因此,若将蜀汉的五虎大将与曹魏的五子良将、江东的十二虎臣进行比较,难免会让人感到有些失衡。用李云龙的话来说,这几组将领的军阶是“不对等的”。
若仅以《三国演义》的小说版本来看,五虎大将并未把曹魏的五子良将和江东的十二虎臣放在眼里。实际上,他们并不愿意与这些将领交战。比如关羽最不愿意交战的对象是夏侯惇,张飞则避开了夏侯渊,而赵云、马超、黄忠最不想与哪些曹魏名将对阵,则是另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夏侯惇和夏侯渊在曹魏的地位可与关羽和张飞在蜀汉的地位相提并论。夏侯惇作为曹魏的首任大将军,深受曹操的器重,虽然与曹操并非同姓,却有着深厚的手足情谊。如果关羽能活到刘备称帝,他无疑会成为蜀汉的大将军。夏侯渊则是曹魏的第二大将,地位仅次于夏侯惇,与曹仁不相上下。如果他没有被黄忠斩杀,也极有可能成为车骑将军或骠骑将军。值得一提的是,夏侯渊的侄女婿张飞,虽然在刘备帐下,亦可算是一位“妙才”。
夏侯渊的字“妙才”,他的名字也许并不为所有人所熟知,但与张飞的关系却颇具戏剧性。刘备的初期失散,张飞被迫独自留守,他的妻子便是夏侯渊的侄女。许多人可能会疑惑,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如何能带领数十骑兵轻松攻占县城并赶走县官?再看后续的故事,我们便能理解:张飞此次攻城,实际上是带着夏侯渊的亲属,古城在某种意义上是夏侯家的“聘礼”。若其他人来攻城,那就不仅仅是战争,而更像是“送礼”一样。
刘备和关羽在四处征战时,张飞却在古城悠然自得,得到了夏侯渊的庇护。接下来的“交战”看似激烈,但实际上两者都知道这只是“打给别人看”的一场戏。张飞虽然奋力反抗夏侯渊,但两人背后早有默契,不是敌人,而是合作关系。
在汉中之战中,张飞宁愿绕道攻打副将张郃,也不愿与夏侯渊正面交锋。毕竟,他欠夏侯渊一份恩情,刘备亦深知张飞的心思。黄忠斩杀夏侯渊之后,刘备的话语中有深意:“杀夏侯渊不算本事,斩了张郃才有用!”显然,刘备此言并非轻视夏侯渊的实力,而是因为夏侯渊的战功远超张郃。曹操曾称赞夏侯渊“虎步关右,所向无前”,这也显示出夏侯渊绝非等闲之辈。
至于张飞为何不愿与夏侯渊对抗,也许是因为他和“岳父”之间的情谊深厚,至于关羽不愿与夏侯惇打斗,原因则更加直接:夏侯惇防守坚如铁石,且极难对付。在许多场合中,夏侯惇的防守能力甚至超过了他进攻的力量。他和吕布的交锋数度悬殊,最终以平手收场;而在土山之战时,关羽虽然在眼看即将突破时,却又被夏侯惇缠住,最终不得不作出妥协。
夏侯惇虽然并非关羽的直接敌人,但关羽知道这场战斗如果打下去,势必会影响到曹操和刘备的关系,毕竟夏侯惇也是曹操的亲信,而不是曹营的二三流将领。所以,关羽即使能胜,也不会轻易杀掉夏侯惇。关羽与曹操之间的复杂关系,也使得他在面对像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重要人物时,始终保持着一种既有防备又有礼数的态度。
张飞则同样如此,他对“岳父”夏侯渊的情义使得他无法动手。而夏侯惇和夏侯渊的“敌人”名单中,恐怕最难对付的便是他们之间的“义气”之结,毕竟一旦开始交手,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对决,更是两家关系的微妙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