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鲁斯拉姆·伊姆兰诺维奇·哈斯布拉托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当时如果他在莫斯科,他完全有能力阻止叶利钦推进《别洛韦日协议》的签署,从而避免苏联解体。这番话让许多人感到惊讶。那么,哈斯布拉托夫是否真的有这样的能力,或他是否真的会采取这样的行动?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政治算计?
1942年,哈斯布拉托夫出生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那个时候,苏德战争已经进入了高潮,车臣作为苏联的一部分,却企图利用纳粹德国的力量脱离苏联,追求民族独立。车臣人和德国合作,希望借此实现独立,但没料到苏联最终反败为胜,战胜了德国。车臣因背叛被斯大林严厉惩罚,以“叛国罪”将其全体流放到西伯利亚等寒冷地区。年仅两岁的哈斯布拉托夫与家人一起经历了这一人类悲剧,最终被迁徙至哈萨克斯坦。
赫鲁晓夫上台后,严厉批判斯大林的暴政,并允许车臣人返回家园。15岁的哈斯布拉托夫便得以和父母一同回到故乡。尽管他已经错过了接受正规教育的黄金年华,但他并未气馁,通过不懈的努力考入了莫斯科国立大学。在大学期间,哈斯布拉托夫不仅成绩优异,还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并最终成为了校团委的负责人。
1965年,23岁的哈斯布拉托夫大学毕业后,获得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并很快加入了党组织。此后,他投身于经济研究领域,并迅速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经济学家。
到了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计划,然而,这些改革未能挽回经济的颓势,反而加剧了国家的经济困境。为了找出改革失败的根源,戈尔巴乔夫将问题归咎于体制的僵化,并进一步推动“民主化”和“公开化”的进程。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开始鼓励持不同政见的声音,这使得一批非官方政治组织相继成立。
哈斯布拉托夫作为一位长期不满苏联体制的经济学家,很快与丘拜斯等人组成了一个团体,深入讨论苏联的政治与经济问题,并积极为国家的政治改革奔走。他的言论和举动在民众中积累了不少声望。
1988年,哈斯布拉托夫获得了戈尔巴乔夫的接见,并向其提交了一份“政治犯”名单,呼吁为这些人平反。两年后,1990年,哈斯布拉托夫以经济学教授的身份当选为俄罗斯人民代表,并开始进入最高苏维埃,担任副主席。此时,哈斯布拉托夫与叶利钦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两人联合起草了“500天计划”,这一计划旨在迅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随着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叶利钦的改革更加激进,甚至不顾戈尔巴乔夫与苏共的阻止,强行将俄罗斯改为总统制,并在1991年6月成为首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要求独立,局势进一步紧张。
在这种局面下,戈尔巴乔夫不得不做出妥协,决定同意在8月20日签署《新联盟条约》。这一举措意味着苏联虽然名义上存在,但实际上已经无法维持原有的体制。此时,苏联保守派官员无法接受这种局面,于是发动了政变。副总统亚纳耶夫和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位军政高层联手发动政变,希望推翻戈尔巴乔夫,恢复苏联的原有体制。
哈斯布拉托夫在这场政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全力支持叶利钦,还通过舆论支持和对外宣传,使叶利钦得以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获得胜利,最终,叶利钦成为了苏联实际的领导人,而戈尔巴乔夫则沦为傀儡。由于哈斯布拉托夫在政变中的贡献,叶利钦将他推上了俄罗斯的政治舞台,成为了俄罗斯的二号人物。
然而,哈斯布拉托夫在2019年的一次采访中提到,《别洛韦日协议》推动了苏联的解体,并表示如果当时他在莫斯科,他能够动用军队来阻止协议的签署,防止苏联解体。那么,哈斯布拉托夫的这一说法是否可信呢?
《别洛韦日协议》签订于1991年12月8日,由叶利钦、白俄罗斯总统舒什克维奇和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共同签署。根据哈斯布拉托夫的回忆,当时他正在汉城进行外事访问,叶利钦有意将他派往汉城,因而阻止了他返回莫斯科。哈斯布拉托夫认为,如果他在莫斯科,他完全能够联合军队通过武力阻止叶利钦的分裂举动。尽管他认为这次协议签订是一次蓄谋已久的政变,只有他才有能力阻止这一进程,但实际情况却是,叶利钦已经掌握了政治主动权,哈斯布拉托夫的影响力已经无法挽回局面。
事实上,哈斯布拉托夫与叶利钦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叶利钦推行激进的“休克疗法”和“国有资产私有化”改革,哈斯布拉托夫逐渐与其产生了矛盾。他反对这些改革,认为其将导致国家经济的恶化,开始与叶利钦形成对立。
这种矛盾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场权力斗争。哈斯布拉托夫支持议会制,而叶利钦则坚持建立总统制,两人在政治体制上的分歧导致了激烈的冲突。1993年,哈斯布拉托夫试图通过弹劾叶利钦来削弱其权力,然而叶利钦却不择手段,动用了军队围攻议会大楼,最终实现了对权力的绝对掌控。
1993年10月3日,莫斯科的街头爆发了冲突,坦克开进议会大楼,炮火将议会大楼夷为平地。在这场炮火中,哈斯布拉托夫最终崩溃,叶利钦通过武力实现了自己的政治野心,宣称这是“民主的胜利”,而哈斯布拉托夫则被软禁,直到1994年才获得特赦。此后,他再也没有回到俄罗斯的政治舞台,渐渐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从政治斗争到权力纷争,哈斯布拉托夫的一生充满了波动与变化。在那个历史的时刻,或许他真有阻止苏联解体的可能,但现实中,他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力,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历史的车轮碾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