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曹操征讨徐州时,陶谦与他之间的版图对比图。陶谦的势力不仅仅体现在广袤的疆域上,更由于徐州的丰饶与庞大的人口,使得陶谦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于即将出征的曹操来说,面对这样的对手,他内心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在出征前,他甚至告诫妻儿,若自己发生意外,应当投奔张邈。(《三国志·张邈传》)可见,曹操对于陶谦的强大也是心存忌惮,甚至早早做好了退路。然而,陶谦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鼎盛之时,他的辉煌已逐步衰退。让我们回顾一下陶谦如何一步步崛起,直至成为一时霸主。
回溯至192年12月,陶谦效仿反董卓联盟,发起了反李傕联盟,推举朱儁为太师,并向各地州郡发布檄文,号召群雄集结,意图支持皇帝,恢复朝廷的正统。这份联盟的名单中,徐州的各大守相如琅邪的阴德、东海的刘馗、彭城的汲廉等都参与其中,而其他州郡如青州的北海相孔融、兖州的泰山太守应劭等也被牵涉其中。由此可见,陶谦的影响力逐渐扩展,虽然他当时还只是徐州刺史,但他对于徐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已渐渐显现。
当时,王朗是陶谦的部下,曾在陶谦手下担任治中,他与另一位官员赵昱一同建议陶谦,应该“勤王”而非单纯求诸侯的支持。陶谦听从了这两人的意见,采取了与曹操相似的策略,派遣赵昱与王朗前往长安,向李傕主导的朝廷献上贡品,争取朝廷的认同。由于两人的出色表现,赵昱被封为徐州广陵太守,王朗则成为扬州会稽太守。(《三国志·王朗传》)因此,陶谦不仅被升任为徐州牧,还被封为安东将军,并且封溧阳县侯。溧阳县正是陶谦的家乡,可以说他以此“衣锦还乡”,一方面荣耀了家乡,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自己在家乡的影响力,更能依托这一点招募精锐的兵员。
与此同时,陶谦还任命了丹阳的同乡笮融为下邳相,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对徐州五郡的实际控制。虽然陶谦曾向袁术示好,但在与袁术的矛盾加深后,陶谦最终趁机抢占了袁术的沛国,并通过拉拢下邳的陈氏家族,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袁术失去沛国后,也曾尝试劝降陈珪,但陶谦已经稳住了陈氏的支持,甚至联合下邳的陈氏家族合力阻挠袁术的复兴。
然而,陶谦的好景不长,尽管他在当时的动乱中获得了极大的势力,但随着袁术的衰败,陶谦开始暴露出种种内政上的问题。他开始疏远忠诚的臣子,重用亲信小人,这直接导致了徐州政务的混乱。尤其是193年,阙宣在下邳的叛乱,更加突显了陶谦在处理内部问题上的无能。许子将(许劭)曾洞察陶谦的本性,觉得他虽有雄心,却心术不正,因此果断避开了陶谦,投奔了刘繇。
当陶谦一度想通过联手下邳的陈氏来制衡袁术时,结果却未能如愿,反而在曹操的进攻下失去大量领土。陶谦以为自己已经牢牢把握住了徐州的政治与军权,但却因为心术不正、用人不当,最终在曹操的强大压力下,逐渐走向了衰败。到了最后,陶谦的局势不稳,他将徐州的残余土地托付给了刘备。
陶谦的故事提醒我们,虽然在权力的争斗中,拥有强大的地盘和资源能为一个人提供一时的优势,但若不懂得用人和经营内政,再雄厚的外力也难以支撑得住最终的失败。陶谦的霸业如昙花一现,最终被曹操所取代,成为历史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