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3日,北平城内锣鼓喧天,红旗飘扬,气氛异常热烈。大街小巷中,成群的学生、工人和普通百姓纷纷高举红旗,涌上街头,迎接人民解放军的到来。此时,激昂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的呼声震撼了整个城市。随着解放军的队伍进入北平,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再次迎来了新的希望,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北平的和平解放,也象征着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的开启。
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背后,曾是人民对立面的傅作义将军,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然而,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傅作义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深刻而剧烈的思想斗争与变革。
说到傅作义,不得不提他的部队。与其他国民党军队相比,傅作义的部队战斗力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傅作义不仅吸取了八路军的治军经验,还善于结合并改进其战术方针。他深知,中共方面给予了他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帮助,这使他逐步意识到,在军队管理和战斗力提升上,中共的做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事实上,在抗战时期,傅作义曾多次向中国共产党寻求帮助,尤其是对于培养其部队中的爱国进步青年。他请求中共派遣干部帮助对这些青年进行政治培训,而这些青年最终成为了傅作义部队中的核心力量。此外,八路军的政治工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改变了傅作义部队的精神面貌,使得其战斗力和士气有了显著提升。傅作义对我党在治军上的独到见解也开始产生高度评价。
这些政治工作的成效很快就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得到了体现。傅作义部队连续取得胜利,歼敌数千,成绩显著。毛主席也曾亲自为傅作义部队的表现送上锦旗,并赞扬道:“绥远抗战为全国抗战之先声。”蒋介石、何应钦等人则对傅作义的变化表示不满,戏称傅作义部队为“七路半”,暗指傅作义部队已经发生了变化,接受了中共的影响。
蒋介石无法容忍傅作义部队与中共的接触和合作,为此,他不遗余力地派遣特务进入傅作义的部队,进行所谓的“清理”工作,意图彻底削弱傅作义部队与中共的联系。尽管如此,傅作义还是未能完全倾向蒋介石,而是更倾向于与中共保持一定的联系,企图借此与共产党达成某种妥协,组建联合政府。
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傅作义逐渐意识到蒋介石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然而他并未决定立刻投向共产党。为了保有自己的军队并能在未来与共产党进行谈判,傅作义不断扩大军力。此时,我党与傅作义的谈判陷入僵局,同时,蒋介石方面也在密切关注着傅作义的每一动向。
在1949年1月,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突然来到北平,而北平的特务头目谷正文提出了绑架傅作义回南京的计划。然而,蒋纬国一开始拒绝了这个提议,认为这种行为不合适。但在谷正文一再劝说下,蒋纬国最终动摇了。然而,就在蒋纬国准备执行绑架计划的前夕,他在“剿总”司令部偶然目睹了傅作义的颓废神情,傅作义甚至点燃香烟时,接连划了五根火柴也未能成功点燃。傅作义心情低落地向蒋纬国讲述了自己的困境,并问道:“二公子,如果你是我,你该怎么办呢?”蒋纬国无言以对,最终放弃了绑架计划。
尽管如此,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北平的特务活动仍然极为猖獗。但此时,解放军的百万大军已经压境,北平的解放几乎已成定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傅作义最终决定接受与共产党的谈判,并同意投降。
1月21日,傅作义召开了高级将领会议,宣布了这一重大决定。接下来的几天里,人民解放军开始分批次接管傅作义的部队武装。尽管傅作义与中共和我党曾发生过冲突,但在北平的和平解放过程中,他无疑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就在他宣布起义不久后,傅作义收到了一封来自重庆的噩耗——他的妻子刘芸生被蒋介石扣押。得知这一消息后,傅作义急忙向共产党求助。
周总理立即指示重庆的地下党组织展开营救。经过一番仔细调查,地下党员王福瑞最终确定了刘芸生被关押的地方——一座废弃的军营。尽管情况不明,行动一度停滞。但周总理依然保持冷静,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案——进行一次假越狱。3月中旬,香港突然传出了“傅作义的夫人刘芸生已成功抵达香港”的消息,媒体纷纷报道这一事件。
这一消息引起了蒋介石的高度关注,他立刻派人前往军营调查。然而,在地下党成员的精心配合下,刘芸生成功从废弃军营中救出,并顺利送往香港,在那里她得到了地下党组织的全力保护。直到1950年,刘芸生终于得以返回北京,与傅作义团聚。傅作义感激不尽,深知这一切得到了周总理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全力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被任命为水利部部长,毛主席也多次接见他,并亲切表示:“在和平解放北平的过程中,你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也被安排在人民日报社工作,家庭的安置充分体现了党的关怀与重视。
1974年,傅作义因病住院,周总理亲自前往探望,并带去了毛主席的问候,这无疑是对傅作义一生贡献的深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