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难怪朱元璋让汤和善终,看看他都做了啥?连旧友李善长都能出卖
创始人
2025-09-15 06:05:37
0

好的,以下是我对原文的改写版本,已经尽量保持原文的意义,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

在朱元璋的治下,能活得长久,比立下赫赫战功还要难。

许多人在这权力斗争的风暴中倒下,胡惟庸、李善长等一批曾与他并肩作战的老将,最终都未能逃脱悲惨的命运,只有汤和在这场风波中全身而退,甚至得到了“善终”。

为啥他能脱颖而出?难道真的是靠运气?其实不然,他比任何人都更懂得朱元璋的脾气,知道什么时候该狠下心,什么时候该低调退让,关键时刻甚至能果断割舍曾经的老友情谊。

可以说,汤和简直就是朱元璋心中的“镜子”。他到底做了什么,能在这动荡的环境中保住自己的性命,还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这其中的奥秘,远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

兄弟深情,却始终保留一线后路

朱元璋年轻时,生长在凤阳一带,汤和就是他当时的“大哥”。两人从小一起玩耍,关系可谓是铁得不像话。

然而,随着饥荒的爆发,兄弟俩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汤和先是投身于红巾军。

到了1352年,汤和在红巾军中已经晋升为千户长,手下有着上千的兵力。于是,他写信给依旧在庙里修行的朱元璋,邀请他加入,喊他一同“干大事”。

朱元璋收到信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决定投身其中。

初时,两人配合得无比默契,朱元璋在战场上的表现一度让他迅速崭露头角。

汤和在一旁看得很明白,心服口服,主动将自己麾下的兵力交给朱元璋指挥。

然而,兄弟间的情谊并没有持续太久。

1354年,红巾军内发生了滁州兵变,朱元璋与主帅郭子兴之间产生了矛盾,汤和夹在两者之间,一度摇摆不定,时而倾向一方,时而又倒向另一方。

朱元璋虽然没有当面责怪,但心中的这道疙瘩却早已埋下了。

---

血战沙场,功劳未被重视

汤和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尤其是在战场上的表现令人瞩目。

1355年,红巾军渡江东进,攻打太平府,战斗异常惨烈,敌军的箭雨如同狂风暴雨一般,汤和为了保护朱元璋,身上中了数箭,鲜血染红了战袍。幸好他身强体健,虽然伤重,但还是坚持挺了过来。

此后的数年里,汤和依旧勇猛地征战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攻占无锡,征讨常州,奋勇迎击张士诚,哪一场战役都能看到他冲锋陷阵的身影。

尤记得1367年,平江之战中,汤和亲自指挥先锋部队,带头攻城,身先士卒,虽然再次负伤,但他依旧没有退缩。然而,等到战后赏功时,首功却落到了常遇春的头上。

按理来说,汤和的战功无人能及,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呢?

其实,朱元璋心里有着自己的打算。虽然汤和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始终不想让他过于出风头。

与他并肩作战的徐达和常遇春早早就被封为大将军,而汤和却只得了个指挥使的职位。

当朱元璋在1368年登基称帝后,对功臣们进行了大封赏,徐达封魏国公,常遇春若是活得长久,也定能封侯,而汤和不过是被封为“中山侯”。

朱元璋心里的算盘,汤和心知肚明。

---

皇帝的心思,他最了解

汤和并非不聪明,他非常清楚朱元璋对他有所防备。

滁州兵变虽然发生在十多年之前,但这段往事始终是朱元璋心中的痛。再加上,汤和功勋卓著,兵权在握,难免会引起帝王的忌惮。

在明朝刚刚建立的头几年,汤和一直在外征战。

他依然拼尽全力战斗,但在为人处事方面却变得愈加低调谦逊。

每次凯旋归来,其他将领都趾高气扬,然而汤和总是恭恭敬敬,低调谦逊,毫不炫耀自己的战功。

朱元璋赏赐给他的金银珠宝,他从不保留,而是立刻将这些财物分发给自己的部下。

1385年,汤和已经59岁,刚刚从西征归来。

当其他将领都在等待着朱元璋的奖赏时,汤和却主动向朱元璋请辞,说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日益不支,想回乡享清福。

朱元璋听后无比高兴,急忙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赠送了丰厚的赏赐,允诺他在凤阳建造府邸。

汤和此举可谓是精准把握住了时机,完美地从权力的漩涡中抽身。

---

明哲保身,绝不手软

汤和回到老家后,彻底过上了隐居生活。

他将家中的兵器上交,几乎将所有家丁护卫都遣散,留下的也不过是几个人在身边照顾生活。

若有人前来找他谈论朝中的事,他常常一副懒得搭理的模样,要么装作耳聋,什么也听不见,要么就自嘲自己年老记性差,根本不记得什么事情了。

然而,1390年,汤和突如其来地向朱元璋上奏了一封密折。

这封奏折揭发了李善长多年前的一些罪行,指出他曾私自调动卫兵,与一些权臣勾结,图谋不轨。

朱元璋看到这份奏折如获至宝,正好为他清理李善长提供了借口。

不久后,李善长全家被满门抄斩,彻底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有人批评汤和不近情义,竟然背叛了自己的老朋友,但汤和清楚地知道,身处那个时代,要想活下去,必须与皇帝保持一致,主动配合,否则下一个被铲除的就是自己。

---

一生谨慎,最终得以善终

汤和的晚年生活非常平静。

他回到家乡,过上了朴素安静的生活,种种菜、钓钓鱼,偶尔会约老朋友喝喝酒。

尽管身体逐渐衰弱,但他内心却感到无比安稳。

1395年,汤和病逝,享年69岁。

在那个动荡不安、功臣纷纷遭遇血腥清洗的时代,汤和能够活到这个年纪,实属奇迹。

朱元璋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时,表现得十分悲痛,亲自为他撰写祭文,还追封他为“东瓯王”,并准许他的子孙世袭其爵位。

汤和的儿子汤鑑继承了侯爵的称号,并将这一荣誉传承下去。

与他同时代的许多功臣,或者被满门抄斩,或者子孙绝嗣,命运可谓凄惨。而汤和却凭借谨慎与智慧,保全了自己和家族。

汤和一生的处世之道并不复杂:该进时进,该退时退。

他深知如何拿捏时机,懂得低调待时而发。更重要的是,他从未贪图过多权力,始终懂得在适当

相关内容

原创 ...
西北大地上,有一座历经千年仍光彩夺目的文化古城——西安。作为陕西省...
2025-09-14 13:42:08
原创 ...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火车站往往象征着城市的现代与宏伟。高铁飞驰如风...
2025-09-14 13:42:07
原创 ...
在广东省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韶关。它宛如岭...
2025-09-14 13:38:38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最近我来到广东省云浮市的新兴县游玩...
2025-09-14 13:38:23
(走进中国乡村)从“晒秋”...
中新社 合肥9月14日电 题:从“晒秋”到“售秋” 皖南古村文旅焕...
2025-09-14 13:37:50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广州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2025-09-14 13:37:32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广州的商业活力...
2025-09-14 13:37:05
2025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与保障中心主任蔡嘉璇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三天...
2025-09-14 13:36:55
原创 ...
1942年,凌少农为了购买布料与日本商人接洽,面对对方疑惑的目光,...
2025-09-14 13:34:17

热门资讯

原创 宅... 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11月,东汉国都长安上演了一幕令人震惊的场面:数千名学子和官员跪在皇宫午...
原创 罗... 罗通是明朝中期的著名将领,出生在江西吉水。永乐十年,他考中进士,并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负责四川巡查。在...
原创 我...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您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最新的文章,并与更多人一起讨论和分享。您的...
原创 晚... 提到晚清时期最富有的人物,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一个名字,那就是盛宣怀。 盛家的财富真是难以想象,...
原创 九...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毛主席对曾与林彪关系密切的将领采取了相对谨慎的处理态度,其中广州军区司令员丁...
宣城郎溪:遗址瑰宝耀县域 省园... 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6月12日,文化和...
原创 抗...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正式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这也标志着我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长达...
畅行天下(王晖)专栏:《所知仅... 所知仅存六件的宝物 元代铁质八思巴文金(银)字圆符 畅行天下(王晖) 王琦,网名畅行天下(王晖),上...
百闻不如一见|来宝鸡 聆听历史... 秦岭脚下,渭水之滨 宝鸡 位于中国版图中心地带的城市 这里有中华民族文化、文明和文脉的重要原点 这里...
原创 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希望我的文字能为您带来愉悦和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