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德军对苏联发动了突如其来的进攻。苏联立刻采取行动,全国动员迅速展开。在短短三个月内,超过1100万人加入了军队,而六个月后,参军人数突破1700万,战斗机的月产量也暴涨了270%。国家在战争中几乎将所有资源都动员起来,整个社会像被铁锅盖压住一样,效率极高,无懈可击。
然而,81年后的2022年,俄罗斯实施了所谓的“部分动员”,计划征召30万人投入前线,但结果却陷入了混乱。征兵过程中出现了误征、重征和逃征的情况,征兵站和地方行政系统的数据对接滞后,导致大规模的混乱。令人震惊的是,有些地方甚至送出了征兵通知给已经去世的人。手动处理的Excel表格,手写的战斗力登记表,令人无法相信这就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战斗动员机制。
这两者看似相似,但背后的根本原因却大相径庭。两者都面临战争,但苏联在1941年能够迅速、有效地动员全社会资源,而今天的俄罗斯却面临体制性的困境,难以有效调动和配置其兵员资源。问题并不在于兵员的短缺,而在于俄罗斯缺少了曾经构建的全面动员体系。苏联当时的全社会动员机制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确保了每个角落都能为战争提供支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在多次军事改革和结构调整中,削弱了这一体制基础,导致现在的“动员”变得艰难。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了突袭,苏联陷入全面战争。紧急情况下,苏联立即宣布全国动员。最高苏维埃下达总动员令,国家计划委员会全权接管军事调度任务,所有工厂迅速转为战时生产。这一切的核心是集中化指令体系。三个月内,超过1100万人加入了军队,六个月后这一数字突破1700万,工业产能重组,战斗机的月产量增加了270%。这一切并不是市场或地方自行调整,而是通过国家的权威命令逐步实施。
动员不仅仅局限于兵员。苏联在战争爆发前的四年,实施了“全民军事技能培训计划”,使得15岁以上的中学学生都参与到了军训,其中男性每月进行军体操训练,女性则学习战地急救技能。而且,所有医务人员、交通枢纽甚至是农业供应系统,都被纳入到国家的动员体系中,为战争提供支援。地方苏维埃负责重整预备役,创建准军事机制,确保能在需要时迅速扩充军队。
在苏联的体系中,动员不只是军事事务,而是国家运作的基础。到1942年,苏联动员的人数已达到超过3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5%以上。整合后的社会、政治、经济体系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然而,2022年9月21日,普京签署总统令,启动了“部分动员”,计划征召30万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征兵站人满为患,地方行政系统的信息流转滞后,导致大量误征、重征、漏征问题频发。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短短十天内就接到了235起关于征兵错误的投诉,其中67名被误征的士兵因为健康问题被退回。动员的对象理论上是有战斗经验的预备役人员,但执行细节和解释不明确,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混乱。
俄罗斯的动员计划依赖于“国家战备预备队”,这支队伍于2021年成立,主要集中在南部军区,但这一体制尚未全国推广。更早之前,俄罗斯依靠“志愿军制度”,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培养合同兵。然而,这些兵员数量有限,且训练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转化为有效的战斗力量。
俄罗斯的军队改革始于2009年,裁减了20万名军官和士兵,并且大幅度缩减了师级编制,许多“架子部队”被撤销。这些部队在苏联时代负责编制战时的后备力量,并在战争爆发时迅速扩编。随着这些部队的撤销,动员体系也丧失了支撑架构。
到了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在动员兵员时只能依赖“手工Excel”筛查和手写登记表。这种低效的方式导致了动员的效率无法形成闭环,战斗力的评估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军事专家指出,俄罗斯现有的战斗经验丰富的预备役兵员最多只有6万人,他们主要来自上世纪90年代车臣战争的老兵,且大多数年龄超过45岁。
为了应对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持久冲突,俄罗斯在2022年9月至12月间,增加了军费支出,特别是在军事装备制造和运输补贴方面。然而,财政压力并非最大的困境。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俄罗斯的总人口约为1.43亿,但15至35岁的青壮年人口仅占约21%,远低于苏联时期的42%。这一人口比例的变化使得俄罗斯在动员兵员时面临极大的挑战。
此外,由于经济和政治原因,许多人选择离开俄罗斯,边境数据显示,在2022年10月的三周内,超过37万人逃离俄罗斯,主要前往哈萨克斯坦和格鲁吉亚等地。这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征兵的困难。虽然部分地区如车臣和布里亚特共和国完成了超额征兵,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大城市的征兵率远低于预期。
这些种种问题表明,俄罗斯的动员困境并非单纯的征兵问题,而是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动员的难点不在于兵员的缺乏,而是体制的崩塌。俄罗斯无法像苏联那样迅速进行全社会动员,是因为其体制和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战争的需求。表面上看,俄罗斯的动员问题是一场军事行动上的失败,但实际上,它反映的是国家动员能力的全面衰退。
总之,俄罗斯在这场持续的冲突中面临的动员困境,更多的是因为体制的缺失,而不是兵员不足。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对国家动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