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一支来自西部的强大军队正缓缓逼近商朝的都城——朝歌。商纣王伫立在高台上,目送远方扬起的尘土,心中满是困惑与不解。或许他还在心想,西岐的那些人怎么敢挑战大商的威严?然而,历史的天平早已倾斜,商朝似乎已无人可用,曾经忠诚的诸侯们又去往何方?为什么曾经骁勇的七十万大军,竟在牧野一战中瞬间崩溃?更令他难以置信的是,那些平日里低声下气的奴隶,竟然在战场上选择了倒戈相向。这一切的背后,似乎与三十年前被他囚禁又放出的西伯侯姬昌息息相关……
纣王即位后的第十年,朝歌城内传来一个震动朝廷的消息——西伯侯姬昌似乎在暗中积蓄力量,收买人心。此时的姬昌,年已六十,依然是商朝西边的周国领主。周国的土地不大,但姬昌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因此在西岐的百姓中拥有极高的声望。然而,纣王的宠臣崇侯虎却恶意曲解了这一行为,向纣王进言道:“西伯侯积累了如此人望,恐怕这对大王您的统治不利。”于是,纣王下诏召姬昌入朝。
姬昌接到诏令后,心中明了,这一行恐怕九死一生。临行前,他对长子伯邑考嘱咐道:“若我有不测,西岐的治理要以仁德为本,切记不可轻举妄动。”于是,姬昌踏上了前往朝歌的路。当他抵达朝歌后,纣王果然将其囚禁在地牢中。那座地牢阴暗潮湿,唯一的窗子只透进一点微弱的光线。面对如此屈辱的处境,姬昌却出奇地保持冷静。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竹简,开始在黑暗中推演卦象,六十四卦的雏形逐渐在地牢里成形。
然而,纣王并不放心这个西伯侯。一天,他心血来潮,竟命令杀了伯邑考,并将其做成肉羹送给姬昌,想看看他是否敢吃下这份残忍的“美食”。然而,姬昌早已通过卦象算出这一恶意。使者送来肉羹时,姬昌忍住心中的悲痛,吃下了所有的肉,表面上没有丝毫反应。但当使者离开后,姬昌将肉块藏在袖中,夜晚时,他跪地将碎肉埋在墙角。这一切的背后,藏着深深的愤恨与痛苦。至今,在河南安阳的羑里城遗址,有一处被称为“吐儿冢”的土堆,或许正是姬昌埋葬那段痛苦岁月的见证。
七年后,周国大臣散宜生带着金银珠宝、宝马良驹以及美丽的女子来朝歌献上贿赂。纣王见此大喜,便将姬昌释放。临行时,纣王还故作大度,赠送给姬昌弓矢斧钺,让他回西岐继续镇守。然而,在离开朝歌城时,姬昌拿出随身的蓍草占卦,卦象显示:“几条龙势均力敌,相互交战,几败俱伤。”此时,纣王仍沉浸在酒池肉林之中,未曾意识到商朝的命运已经步入了尽头。
姬昌回到西岐后,正式称王,即周文王。不久后,商朝爆发了严重的内乱,姬昌察觉到这是一个可乘之机,但他并未等到亲自出征的机会便去世了。遗志未竟,传给了他的儿子姬发,史称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带领着由八个不同部族组成的周军,趁商朝主力远征东南,开始了对商朝的反攻。
这些周军士兵刚刚从孟津渡河,身上的盔甲上还沾着露水。黄河上薄冰浮动,姜尚命令士兵用战马拖着木筏过河。探子回来报告时,商纣王的主力部队还在东南镇压叛乱,朝歌城内的守军不过是临时征召的农夫和战俘。周武王意识到,这是父亲姬昌等待一生的机会。朝歌城下,商军的阵地显得杂乱无章,士兵们大多是刚从田间征召的农民和东夷的战俘,手中的青铜矛锈迹斑斑,许多人甚至没有皮甲。
清晨时分,周军的战鼓突然响起,姜尚亲自带领三百精锐士兵发起了冲锋。这些精兵手中的矛尖绑着浸油的麻布,点燃后像火龙般冲向商军阵地。商军前排的战象因恐惧而失控,直接冲乱了自己的阵线。到了正午,战场出现了极为戏剧性的一幕:商军中的东夷战俘纷纷倒戈,朝着商军的后方冲去。这些曾被强征而来的士兵,记得周军使者曾答应过他们,倒戈者免死。
很快,整个战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有人看见商军的将领挥剑砍倒逃兵,但更多的士兵则丢下武器,脱下盔甲,跳进淇河逃生。纣王在鹿台上看到这一切,手中的酒爵不由自主地掉落在台阶上。他回想起三十年前,那个被他囚禁在地牢里的西伯侯,那个老者曾安静地吃下肉羹,默默地推演卦象。此刻,纣王终于明白,所有的一切,早在那些卦象中已经注定。
日落时分,周军的旗帜已插上了朝歌城头。牧野之战的惨败传回朝歌时,纣王如遭雷击般呆坐在椅子上,侍从带着颤抖的声音报告战败消息,他却没有问详细情况,只是挥手让人退下。商朝六百年的王朝,在他手中终于走到了尽头。然而,真正促使他作出自尽决定的,不仅仅是战败本身,而是那个背后深藏的无可挽回的现实。纣王深知商朝如何走到今天——他继位时,东夷叛乱不断,诸侯离心离德。虽用强硬手段稳住局势,却也耗尽了商朝的气运。周军来攻时,精锐部队还在东南征战,朝歌城内只剩下临时征召的奴隶和战俘,这些人心已彻底背离商朝。
纣王站在鹿台上,风愈发猛烈。他亲手点燃了大殿,望着燃起的火焰,最后看了一眼朝歌,街道上已有民众在抢夺宫中的财富,远处隐约可见周军的旗帜。火焰很快吞噬了他的视线,商朝的辉煌,也在这场烈火中彻底湮灭。周军发现纣王的尸体时,他依旧双手交叠,保持着昔日高傲的姿态。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商天子,以最惨烈的方式,为商朝的六百年历史画上了句号。
1936年,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发现了一座特殊的灰坑。坑中堆满了烧焦的甲骨、熔化的青铜器片以及炭化的梁柱,还有一块裂开的玉戈。这个灰坑成为我们解开纣王末日的钥匙。商朝灭亡前的岁月,殷墟的祭祀活动逐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