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是曹魏阵营中一位极具威慑力的猛将,他的战斗力十分强劲,因此多年间,诸葛亮一直想方设法除掉他!作为一名顶尖的大将,想要除掉他绝非易事,双方围绕这一目标周旋多年。每当诸葛亮发动四次北伐时,曹魏便派出张郃迎战。正是在这些交锋中,诸葛亮终于抓住了张郃的一个破绽,最终在一场乱箭齐发的战斗中,张郃不幸阵亡!
按理说,张郃阵亡后,诸葛亮应当欣喜若狂,毕竟对手少了一员猛将。但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诸葛亮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经过深思熟虑,他意识到自己其实被人算计了。那么,诸葛亮究竟发现了什么端倪?为何会认为自己上了当?下面就让我们细细探究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郃不仅是曹魏的猛将,还是最早一批跟随曹操的重要将领。在官渡之战爆发前,张郃并非曹操麾下,而是效忠于曹操的敌对袁绍。当时,他对袁绍极为忠心,然而袁绍却因疑心重重,对张郃颇有冷落,尤其是袁绍身边的人言论左右了他的判断,使得张郃逐渐感到被边缘化。最终,这种被忽视和不信任成为他离开袁绍的关键原因。
那时,张郃与郭图共同进攻曹操军队,郭图是他的上级,但郭图未能成功突破曹操的防线。事后,郭图将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了张郃头上,甚至诬陷张郃心怀叛变,盼望队伍败给曹操。郭图的诬陷激怒了张郃,这位将军为袁绍竭尽忠心,却遭此陷害,令他彻底绝望。于是他决定焚毁郭图的部队,携带亲兵转投曹操。
曹操对人才极为重视,与袁绍截然不同。听闻张郃归顺,曹操热情欢迎,迅速封他为偏将军。张郃没想到在新东家能得到如此重用,心中倍感欣慰,立誓忠诚辅佐曹操。于是,曹魏阵营中一员猛将——张郃正式崛起。
从那时起,张郃竭力辅佐曹操,多年间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张郃不仅实力非凡,更忠心耿耿,令蜀汉对他恨之入骨,视为最大威胁。纵观他的一生,张郃多次陷入危机,但凭借高超的军事才能与谨慎的处事风格,总能化险为夷,屡次逃出生天。他与蜀汉、东吴的军队鏖战数十年,始终屹立不倒,直至三国后期。尽管风雨飘摇,张郃始终对曹魏忠贞不二。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杀了这样一位忠臣猛将,却觉得自己上了当?让我们继续往下分析。
在诸葛亮发动的多次北伐中,张郃多次率军迎战。前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张郃成为蜀汉的头号敌人。他的存在让北伐屡屡受阻,甚至被视为北伐的最大绊脚石。因此,只要有机会,蜀汉都想将其剿灭。
第四次北伐时,张郃依旧镇守一方。那次,诸葛亮率军兵临城下,但张郃却迟迟不出战,令诸葛亮颇感疑惑。双方僵持多日,诸葛亮一度打算撤兵,粮草消耗殆尽。正当此时,张郃突然出兵攻击,诸葛亮遂布置伏兵,于祁山设下陷阱。张郃军队进入埋伏圈,遭遇乱箭齐发,最终张郃阵亡。
本应大喜的诸葛亮却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最终悟出其中玄机。原来,这一切背后操纵者竟是他的老对手——司马懿。为何诸葛亮会有此怀疑?且听我细说。
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知道,司马懿号仲达,是唯一能够与诸葛亮抗衡的人。但两者本质不同,诸葛亮为忠臣,而司马懿则被视为奸臣。曹操临终前,曾告诫曹丕千万要警惕司马懿,不可让他掌握大权。曹丕牢记父训,始终不给司马懿实权,仅委以参谋职责。可见,曹魏高层对司马懿的心机早有察觉。
有人可能会疑问,既然司马懿奸诈,为何曹魏还要留他在阵营?原因在于,司马懿是唯一能与诸葛亮匹敌的将领。失去他,曹魏将难以抵御蜀汉的进攻。可见,曹操只能忍受这颗“定时炸弹”,以保持阵营实力平衡。
司马懿深知自己不能轻易得到权力,于是潜心积蓄势力。面对威胁,他采取排除异己的策略,而张郃正是其眼中大患。张郃因早年效忠曹操,手握重兵势力,且性格刚烈,极可能在司马懿谋反时成为阻力。司马懿若被张郃挡在前面,难以掌控局面,因此必须除掉这颗“心腹大患”。
当时,张郃隶属于司马懿麾下。司马懿利用张郃的忠诚,多次在背后对他施加压力和算计。尽管张郃屡遭陷害,却仍坚守岗位,实力依旧强劲。司马懿深知正面冲突难以取胜,只能采取智谋除之。
多年间,司马懿多次试图铲除张郃,但因张郃勇猛顽强,多次逃过死劫。直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马懿终于找到了绝佳机会。曹魏派张郃迎战蜀军,司马懿作为最高指挥官,故意按兵不动,消耗蜀军粮草,逼其撤退到祁山。祁山地势险要,司马懿遂命令张郃出击,强调“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但实际上他想借此机会除掉张郃。张郃无奈听命,率兵进入祁山的木门谷,遭遇诸葛亮伏兵,最终惨死。
显而易见,这场战斗充满了异常。诸葛亮细心分析后发现,自己被司马懿巧妙利用,成了对方“借刀杀人”的工具。虽说这次张郃之死对蜀汉有利,但也暴露出司马懿的深沉心机。诸葛亮预见到,这个阴谋家将成为未来蜀汉最大的敌人,果然不出所料。
多年后,司马懿掌握曹魏实权,其子司马昭继承大业,率军攻破蜀汉城池,完成统一。司马懿隐忍藏锋,成就霸业,实乃“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典范。
若当时诸葛亮能早识破司马懿的计谋,或许蜀汉还能多存几十年。尽管司马懿可能另有他法铲除张郃,但不可否认,诸葛亮杀死张郃,实为司马懿除去一大障碍。正是因为失去了这样一位忠心猛将,司马懿才敢举兵反叛,其孙司马炎得以建立西晋。两人皆为三国时代的传奇人物。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魏略》《晋书》《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