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临终之际,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最害怕的人,竟然就隐藏在他身边。可惜,刘封最终被冤枉致死。这位最可怕的人,你能猜到是谁吗?
最可怕的人
其实,刘备临终时发现的这位最可怕的人,正是他最为信任的那个人——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从刘备临终时的安排来看一看。
众所周知,刘备一直非常信任诸葛亮,将他视为得力的辅佐之臣。每次出征,刘备都会把后方交给诸葛亮,这样的安排显示出刘备对他的高度依赖和深厚信任。尤其是刘备临终时的托孤,他不仅把整个蜀汉的命运交到诸葛亮手中,还让自己的儿子刘禅像父亲一样看待诸葛亮,并亲自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种君臣之间的深厚信任,让许多人都对诸葛亮心生羡慕。
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份信任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隐情。在表面上,刘备确实将一切托付给了诸葛亮,甚至在蜀汉的继承人选上,刘备也让诸葛亮全权决定,甚至提出了“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意见。但事实上,刘备并没有完全放松警惕,暗中却安排了另一个人,李严,来牵制诸葛亮,防止他在朝中一家独大,威胁到刘禅的权威。
根据《三国志》记载:“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我们以为刘备临终的托孤对象只有诸葛亮一个人,但实际上,他托孤给了两个人——诸葛亮和李严。诸葛亮掌管朝政,李严则负责兵权。
李严,本是刘璋的部下,后来投降刘备,在军事上展现了极高的才能。尤其在夷陵之战后,蜀汉的军队大受损失,李严被任命为尚书令,并迅速升任为统领内外军事的要职。李严的快速晋升显然不寻常,其中隐藏的深意,就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潜在防范。临终之前,刘备突然意识到诸葛亮的力量已不可忽视,这种担忧直接促使他做出了安排。
本来,蜀汉内部人才济济,能够制衡诸葛亮的力量有很多,例如关羽、张飞等。然而,经过荆州失守与夷陵战败,蜀汉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能够抗衡诸葛亮的力量几乎所剩无几。若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握了大权,刘禅如何能够与他抗衡?刘备深知,人心难测,失去制衡的诸葛亮是否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不可预测。而他之前安排刘封死于非命,也让刘备产生了怀疑——诸葛亮是否另有野心?
冤死的刘封
《三国演义》中有一幕,刘封因未及时增援关羽,导致关羽死于敌手,最终被刘备所杀。然而,这一事件在正史中并非如《演义》所描绘的那样简单。事实上,刘封并非关羽的下属,当时他并无责任增援关羽。关羽战败的悲剧,并非刘封所能左右。关羽死后,刘封仍然能够回到成都,足见他并未有意谋取皇位,心中并无深意。
实际上,刘备对刘封的死并无深仇,更多的是认为刘封处理事情不够明智,需要加以批评。然而,诸葛亮却在暗中向刘备施加压力,暗示刘封将来可能威胁到刘禅的皇位,于是逼迫刘备作出决断,最终下令杀害刘封。
这件事让刘备在临终前更加产生疑虑——若刘封与关羽联合,或许能够有效制衡诸葛亮,而如今关羽死了,刘封也被除去,诸葛亮一人独大,刘禅怎能抵挡得住?这个思考,让刘备对诸葛亮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刘备的布局与李严的失败
面对即将来临的权力空缺,刘备开始加紧对蜀汉未来的布局。他加速提拔李严,并将兵权交给他,让李严成为刘禅最坚实的后盾,同时也能有效制衡诸葛亮的权力。然而,最终李严未能如刘备所愿与诸葛亮抗衡。尽管刘备设想通过李严的支持来平衡权力,但最终,蜀汉的命运还是掌握在了诸葛亮手中。
结语
刘备在临终时才意识到,最可怕的人,竟然就隐藏在自己身边。刘封的冤死也因此成为历史的悲剧。这个隐藏在身边的可怕人物,正是诸葛亮。刘备尽管在临终前托孤给了诸葛亮与李严两人,且将兵权交给李严,但他的真实意图是希望通过李严的权力制衡,避免诸葛亮一家独大。然而,最终的结果是,蜀汉的政治格局依然被诸葛亮所掌控,李严的斗争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