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而告终。这场失败令清朝统治层深感痛心,经过认真反思,他们决定重整军队,训练新式军队,以期重新振兴国家。袁世凯被任命为负责新军训练的核心人物之一。在他的领导下,最初只有四千多名士兵的“定武军”被扩编至七千余人的“新建陆军”。这支军队不仅借鉴了当时德国和日本先进的军事编制与训练模式,还因袁世凯当时的身份是北洋大臣而被称为北洋军。
袁世凯掌握了北洋军的绝对控制权,这为他日后夺取革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1942年4月,袁世凯顺利完成了对国民革命政权的窃取,北洋军阀正式开始统治中国,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然而,此时南方军阀对北洋政府的服从,更多是出于表面上的政治妥协。1915年,袁世凯野心暴露,试图恢复帝制,这一举动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南方各地的军阀共同团结,发起护国运动,最终迫使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而在北洋军阀内部,也开始出现裂痕。
随着袁世凯的去世,北洋军阀失去了一个可以得到广泛认可的领导者,最终导致了内部的分裂。分裂后,形成了以皖系、直系和奉系为主要势力的三大派系。皖系由段祺瑞领导,得到了日本的支持;直系则向英美求援,而奉系的张作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此后,这三大派系为了争夺对中国的统治权,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战争,先后爆发了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和第二次直奉战争。
与此同时,南方的国民革命政府也应运而生。随着南方国民革命军在北方的持续胜利,至1928年成功攻入北京,山海关内的军阀纷纷被消灭。张作霖在因日军袭击而遇害于皇姑屯的逃亡途中,他的儿子张学良在日本的威逼利诱下,坚定立场,最终于1928年底宣布东北归顺国民政府的统治,改编为东北系国民革命军。由此,北洋军阀的统治宣告彻底结束。
作者:米粒历史
关注作者,探索更丰富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