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随之轻工业部也正式成立,黄炎培被任命为轻工业部部长。在黄炎培之后,贾拓夫和沙千里先后担任了部长职务。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人物,曾担任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他就是宋乃德。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宋乃德的故事。
宋乃德出生于1905年,山西省沁源县城关镇西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他主要在家乡接受教育,并曾就读于山西省第一中学。在读书的过程中,宋乃德广泛阅读进步的书刊和报纸,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逐渐深受启发,最终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1926年,宋乃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迈出了他为人民事业奋斗的第一步。
然而,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白色恐怖政策。为了应对这一形势,中国共产党将工作转入地下。宋乃德此时积极投身党的地下工作,在沁源、安泽、霍县一带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活动,逐步壮大了党的力量,并积极组织农民暴动,推动革命的前进。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宋乃德被任命为山西省第五专区巡视员兼潞城县抗日县长。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组织抗日工作,在晋东南地区与日寇进行顽强斗争。尤其是在“九路围攻”中,他不仅为八路军提供了大量军粮,还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朱德和彭德怀等领导的高度赞扬。
1940年,宋乃德随黄克诚领导的344旅和新2旅转至豫皖苏地区,并担任八路军第五纵队供给部部长,参与了著名的黄桥战役。在这一时期,宋乃德做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首先,他三次亲自拜访著名教育家江重言先生,邀请他担任盐阜区联立中学校长。江重言被宋乃德的礼贤下士精神深深打动,最终答应出山担任校长。至今,盐阜地区的百姓仍然传颂着“宋乃德三请江重言”的故事。
其次,宋乃德领导军民修建了一条90华里的堤坝,这项工程被誉为“宋公堤”,并成为了当地的一项传奇。至今,苏北的民间还流传着一首歌谣:“从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斗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
在解放战争时期,宋乃德随新四军第3师奔赴东北战场,历任辽宁通辽地区专员、中共嫩江省财委书记、黑龙江省财政厅长等职务。期间,他参与了辽沈战役,并随四野部队进入关中,一路战斗至湖广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宋乃德留在湖南,担任湖南省财委副主任兼财政厅厅长。在此期间,他通过经济、行政和舆论手段,严厉打击粮商的不法行为,积极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953年,宋乃德调到北京工作,担任轻工业部党组书记兼第一副部长。在此期间,他推行了河南七里营人民公社办工业的经验,并因此受到毛主席的表扬。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1959年的庐山会议给宋乃德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等领导遭遇了错误的批判并被罢免。宋乃德也被错误地定为“彭黄死党”,并被指责为轻工业部“反党宗派集团的首领”。他最终被下放到湖北汉阳的造纸厂担任副厂长。
在随后的“四清运动”和“十年运动”中,宋乃德多次遭到错误批斗,直到1967年2月23日,他在含冤的情况下去世。
“四人帮”倒台后,轻工业部对宋乃德的冤屈案件进行了重新审查,最终认定为错案,决定为宋乃德平反昭雪。1980年2月,轻工业部为宋乃德举行了追悼会,并将他的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