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0月15日,关于陈独秀被国民党抓捕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迅速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潘兰珍在翻看这份报纸时,突然发现陈独秀的画像和自己的丈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愣住了,心中升起了难以言表的疑虑。带着一种不安的情绪,她回到家中,急于与丈夫分享这一奇异的发现。可她万万没想到,家中早已不见丈夫的踪影,屋子里一片凌乱,家具被翻得七零八落。这一场景令她顿时感到心头一阵寒冷,眼泪不禁滑落。
她心中百感交集,开始怀疑,自己的丈夫究竟去了哪里?难道他真的是陈独秀?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何他从未告诉她过这些秘密?她的脑海一片空白,难以思考。过了一会儿,各种猜测开始迅速涌入脑海:难道丈夫真的是陈独秀,或者他只是陈独秀的兄弟?尽管无法确认自己的想法到底是否正确,但从家里凌乱的景象来看,丈夫的境遇显然不太乐观,这让她内心充满了忧虑。
就在这时,一个陌生人突然登门拜访,他带来了李先生的信物,并向潘兰珍透露了所有的真相。原来,她那一直低调隐秘的丈夫,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而她一直称作李先生的丈夫,现在正被国民党囚禁于监狱之中。
这一消息让潘兰珍的内心陷入了无尽的恐慌。国民党与共产党一直是死敌,作为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无疑是蒋介石心头的眼中钉。她清楚,蒋介石一定恨不得将陈独秀置于死地。她心中充满了绝望,尽管丈夫曾嘱托她保持安全与冷静,但潘兰珍无法做出那种无情的选择。她毅然决定,绝不离开丈夫,要与他同生死、共进退。
于是,她带着女儿回到了娘家,并将女儿交给父母照料,然后毫不犹豫地奔赴南京。通过多方打听和暗中行动,潘兰珍终于在国民党的监狱中见到了她的丈夫。面对这一刻的重逢,潘兰珍的心情复杂,既震惊又激动,但她也没有准备好面对丈夫作为陈独秀的这一身份。她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陈独秀见到潘兰珍的反应也是非常激烈,他一时惊愕,但很快从床上跳起来,紧紧抓住铁栏杆,眼中闪烁着怒火,声音也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要求潘兰珍赶紧离开。潘兰珍从未见过丈夫如此模样,吓得向后退了几步,眼眶也红了起来。她努力咬住下嘴唇,强迫自己忍住即将涌出的眼泪,紧握拳头,一步步坚定地朝丈夫走去。
最终,他们隔着铁栏杆紧紧相拥,潘兰珍向陈独秀郑重表明了自己要与他并肩作战、共同生死的决心。离开监狱后,潘兰珍找到了一处简陋的小房子租了下来。她一边打工养家,一边尽可能地照顾丈夫。至于丈夫的安全,她早已不再担忧。毕竟,陈独秀在社会上的地位极高,许多有影响力的人士都在为他奔走,甚至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也在为陈独秀说情。
蒋介石并非铁石心肠,毕竟他需要四大家族的支持,宋庆龄的请求让他不得不考虑。最终,综合陈独秀脱离共产党并已无党派身份这一因素,蒋介石决定网开一面,判处陈独秀十三年的有期徒刑。
陈独秀一直是个安静内敛的人,给他一本书,他可以安静地坐下来,不论身处何地。所以,在监狱里,他也过得相对平静自在。
但陈独秀和潘兰珍的相识相爱却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这一切的源头还要从潘兰珍的早年生活讲起。
潘兰珍于1908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家里几乎一贫如洗。她出生不久,便经历了随父母逃荒的艰难岁月。虽然最终他们来到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但潘兰珍家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致使她在年少时并未受到良好的教育。
13岁那年,潘兰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被迫进入纺织厂做童工,开始了她的第一份工作。然而,纺织厂的工作环境恶劣,待遇差,潘兰珍很快意识到,这样的环境对她的成长毫无好处。稍大一些后,她便选择离开,转投父亲所在的烟草公司,期望能够通过更正规的公司改善生活。
然而,进入烟草公司后,她很快发现,即便是所谓的“正规公司”,也充满了不公与腐化。公司的工头,一位中年男人,开始对潘兰珍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潘兰珍并不想依赖这些权势人物来获得什么,她只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家庭困境。于是,她坚决拒绝了工头的骚扰,却因此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工头开始挑剔她的工作,不断施加压力。
潘兰珍的内心感到痛苦与压抑,最终她明白,无论如何,她无法反抗命运的不公,只能妥协。最终,她开始与工头同居,然而,工头从未承诺过与她结婚。尽管如此,潘兰珍并未因此感到不满,反而暗自希望有一天可以摆脱这段关系。
然而,工头的暴力与侮辱远远超出了潘兰珍的预期,她最终决定逃离这个充满痛苦的地方,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她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用自己积攒下来的积蓄租了一间房子,过起了独立的生活。
在新的环境里,潘兰珍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她接了一些手工活养活自己,不久后,她的邻居搬来了一个叫李先生的中年男人。他的文人气质与独特见解让潘兰珍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开始主动接触他。李先生虽然性格内向,但也对潘兰珍表现出了一些宽容,渐渐地,两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尽管两人年龄相差甚远,但潘兰珍对李先生的依恋与日俱增。最终,李先生也意识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聪明而坚强的年轻女子。两人决定抛开世俗的眼光,走到了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婚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两人感情深厚,潘兰珍却始终没有实现做母亲的愿望。由于丈夫的年龄渐长,她选择放弃这一想法,而提出收养一个孩子来填补空缺。李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提议,他们收养了一个女孩,并给她取名凤仙。
生活继续前行,但他们的关系也经历了种种波折,直到有一天,因生活中的小摩擦,潘兰珍回到了娘家。然而,她却从未想过,正是这一段暂时的离别,才揭开了她丈夫的真实身份——陈独秀。
接下来的故事,便是潘兰珍与陈独秀的命运交织,直到那个历史的时刻,陈独秀在抗战时期的坚强与离世。潘兰珍的一生,注定与这个名字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