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直将军事力量投射到全球,习惯用自身实力解决问题。
但在面对朝鲜这个国家时,美国却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每年的6月25日是朝鲜的反美斗争日,而美国也只能看着不敢有任何动作。
要知道美国在世界都能搅动一番天地,为什么碰到朝鲜却不得不认怂?
美国的霸权
美国在国际上向来以“世界警察”自居,靠着美元和航母满世界指手画脚。
可一碰到朝鲜这个东北亚的“小兄弟”,就常像老牛拉破车,使不上劲。
有人觉得是因为朝鲜手握核武器,美国当然不敢随意放肆。
但这其实并不完全,其中的历史恩怨、地缘格局也让美国忌惮三分。
朝鲜半岛的命运,自打二战结束就成了大国掰手腕的棋盘。
1950年,朝鲜内战的枪声一响,美国人拉起“联合国军”为南朝鲜(韩国)撑腰。
我国自然不同意,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已经在历史上上演多次。
麦克阿瑟以及美军将领,压根没把刚成立的新中国放在眼里,觉得不过是虚张声势。
结果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脚踏进朝鲜,整个战场形势立马翻了个底朝天。
冰天雪地里的殊死搏杀,五场大战下来,美国大兵从鸭绿江边一路被赶回了“三八线”。
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得窝囊,更是美国建军史上头一回没打赢的战争,“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
这一仗,让美国人结结实实领教了中国军人的骨头有多硬。
也让他们在盘算亚洲时,不得不把中国的分量往上抬了抬。
家门口的“钉子户”
仗打完了,美国大兵可没走,在1953年10月跟韩国签了个《共同防御条约》,把在韩国驻军“合法化”。
中国志愿军应朝鲜的请求,帮着重建家园,也顺便盯着点对面的美韩联军,直到1958年才全部撤回国。
但这并不意味着棋盘就太平了,美苏中三家在半岛的暗流涌动从未停歇。
1961年,中朝两国签订《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简单来说就是一方挨打,另一方必须豁出命去帮忙。
这就好比给朝鲜上了道双保险,美国人再想动朝鲜,就得掂量掂量是不是等于直接跟中国开战。
后来打越南,美军地面部队愣是没敢越过中国人划的那条北纬17度线,朝鲜战争的记忆,显然像根针似的扎在美国人的神经上,时刻提醒着他们别玩火。
“光脚”不怕“穿鞋”的
但美国可不甘寂寞,打击朝鲜的心始终没有消失。
1968年1月,美国一艘“普韦布洛号”的间谍船,鬼鬼祟祟地跑到朝鲜东边海域搞情报,想偷听中朝苏三国的“悄悄话”。
船看着不起眼,其实是货船改装的“特务船”,肚子里塞满了各种电子侦察设备。
朝鲜海军也不是吃素的,来了个“诱敌深入”,等船一进领海,立马冲上去,当场打死一个美国兵,剩下82号人连同船上的密码本等宝贝,全成了朝鲜的战利品。
此事发生后美国炸了锅,F-4、F-5战斗轰炸机呼啦啦飞到韩国,半岛上空火药味呛人。
朝鲜当然不怂并喊话美国:“要报复,我就加倍报复!要打全面战争,老子奉陪到底!”
旁边中苏两国也站出来为朝鲜撑腰。
美国人盘算自己理亏在先,真打起来风险太大,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谈判。
磨叽了11个月,低头认错(或者说“承认错误”),才把人给要回来。
“普韦布洛号”至今还停在朝鲜,成了美国侵略的活教材。
这可是美军头一回船被俘,还不敢动手抢回来的窝囊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也就过了一年多,1969年4月15号,赶上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过生日,美国一架EC-121大型侦察机又在朝鲜沿海晃悠。
之前美韩刚搞完大规模军演,这种飞机三个月里飞了快两百趟,把中苏朝的敏感区当自家后院逛,朝鲜抗议了好多次都没用。
朝鲜空军的米格战机悄悄摸上去,瞅准机会,“咣”一下就把这架大家伙给揍了下来,飞机上31个美国人全见了阎王。
朝鲜利用了米格-21的速度优势和伪装战术,还特意挑了尼克松刚上台的节骨眼。
美国国内鹰派嗷嗷叫着要扔核弹,可当时美国正陷在越南战争的泥潭里拔不出来,国内反战运动风起云涌,加上苏联军舰也立马开到了坠机海域。
最后美国人又一次把这口气给咽了下去。
这两件事,让美国彻底看明白,朝鲜这小子是真敢玩命,不是能随便捏咕的软柿子。
战略天平的致命砝码
时间来到21世纪,朝鲜的核问题,更是给本就一团乱麻的美朝关系添上了一把烈火。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朝鲜就偷偷琢磨核武器。
苏联老大哥解体后,朝鲜感觉更没安全感,搞核武器的心思就更加迫切,还从巴基斯坦弄了不少技术和材料。
2003年,朝鲜干脆摊牌了,宣布自己有核武器了!
从2006年到2017年,前前后后搞了六次核试验,第六次威力相当于十万吨TNT炸药。
更要命的是,他们的“火星炮”系列洲际导弹,理论上已经能把炮弹扔到美国本土任何一个角落。
不仅如此,朝鲜还在核弹头小型化和高超音速导弹技术上玩出了新花样,后者能在最后关头
“蛇皮走位”,让美国那套反导系统“干瞪眼”。
手里有了这能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大杀器”,朝鲜半岛的战略棋局彻底被颠覆。
美国再想对朝鲜动粗,就得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扛得住核报复。
真打起来,朝鲜那边打红了眼,万一扔几颗核弹,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且极有可能把中国和俄罗斯也给拖下水。
投鼠忌器的美国
如果放任朝鲜的核武器没完没了地发展下去,日本和韩国就得天天提心吊胆,美国在东亚的面子和安全承诺往哪儿放?
经济制裁搞了好多年,但有中俄这两个邻居或明或暗地给朝鲜留着贸易口子,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朝鲜现在手里攥着几十枚核弹头,有些还是能打到美国的洲际导弹,甚至可能搞出了分导式多弹头技术,拦截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美国要想建一套能防住朝鲜饱和攻击的反导系统,没个几千亿美元想都别想,就算建起来,能不能百分百防住还是个大问号。
所以美国在朝鲜问题上,就陷入了这么个“惹不起,也躲不起”的尴尬境地。
掰着指头算算,维持现状,尽量别擦枪走火,好像成了代价最小选择。
如今美国和朝鲜的关系,与其说是剑拔弩张的对抗,不如说是一种危险的平衡木游戏。
这根平衡木,是靠着相互间的核威慑、周边大国的暗中制约,以及大家对战争那毁灭性后果的清醒认识才勉强维持着。
美国人向来精于算计国家利益,为朝鲜这么个“小角色”去冒可能引发大规模地区冲突甚至核战争的风险,从而把自己全球战略的棋盘给搅乱,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棋子落在哪,都牵动着整个东北亚乃至全球的神经。
而美国,这位自诩的棋手,面对朝鲜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棋子,却发现自己越来越被动,常常陷入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