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初,宋时轮,时任军科第一副院长,因公前往成都出差,参加一场在当地举行的会议。刚到宾馆安顿好后,他立刻打电话给会务组,要求安排一辆车,因为他计划外出办些事。
会务组的工作人员随即告知他,按照会务组的规定,调车需要填写申请单,并询问他具体要去哪里,以便填写相关信息。宋时轮简洁地回答:“我要去副省长邓华家里,麻烦尽快安排车。”他说完之后,便挂断了电话,开始整理行李。他特意为邓华准备了一些点心,打算亲自带过去。但等了好久,车始终没有来,宋时轮不禁心生疑虑,准备再拨打一次电话,询问为何没有按时派车。
这时,房门被轻轻敲响,进来的是会务组的负责人,他向宋时轮行礼并自我介绍。负责人询问道:“请问,您是否确认要前往副省长邓华家里?”这一问让宋时轮有些愣住了,他明明已经与会务组沟通过一切,怎么这时负责人亲自来确认呢?突然间,他意识到,邓华的身份还是敏感的。自庐山会议后,邓华从沈阳军区司令员的位置被转任为四川省副省长,军内对与他接触总有些顾虑,尤其是那些较为敏感的人物。
负责人小心翼翼地提醒宋时轮:“您是否再考虑一下,是否还需要派车?”没想到,宋时轮一听此言,立刻火冒三丈,他大声对负责人说:“你现在就去派车,去看我的老搭档,我还怕什么呢?这件事用得着考虑吗?”会务组负责人见宋时轮怒气冲天,马上解释说自己并无其他意思,只是想来确认一下。宋时轮却不再留情,直接说道:“你不用再请示了,我心领你的好意,车就直接写邓华家,赶快去派,别耽误时间。”负责人见状,立即退了出去,过了一会儿,车终于到来,带着宋时轮前往邓华家。
邓华得知成都军区即将召开的会议后,知道会有他的老战友参与,深知自己现在的身份极为敏感,于是便选择在家中静心待着,不打听外界的事情,也不希望有人专门来看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然而,他没想到宋时轮会在第一时间来访,这让邓华又惊又喜,心中虽然感到温暖,却也不免有些担忧,生怕给宋时轮带来麻烦。
但宋时轮并不在乎这些,他热情地与邓华握手,并在邓华家中聊了许久才离开。当宋时轮的车远去时,邓华望着那辆车渐行渐远,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感慨。老战友、老搭档在关键时刻没有忘记自己,这份深情无疑让邓华感动万分,真是患难见真情。
那为何宋时轮会在抵达成都后第一时间去看邓华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二人深厚的战友情谊。在土地革命时期,两人并没有太多交情,但抗日战争爆发后,宋时轮与邓华分别带领各自的部队与日军作战。随着战斗的深入,宋时轮的雁北支队与邓华领导的晋察冀军区部队合并,组建了八路军第4纵队,两人分别担任司令员和政委,从此并肩作战。
宋时轮与邓华性格豪爽,胸怀宽广,两人脾气相投,彼此默契,成为了生死与共的战友。解放战争时期,二人分别在不同的野战军中奋战,宋时轮率部在三野,邓华则在四野。之后,邓华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宋时轮也先后担任九兵团司令员与志愿军副司令员,两人再次并肩作战,彼此的战友情谊也愈发深厚。
邓华被下放到四川后,宋时轮始终关心着他的情况,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亲自前往探望。直到这次出差的机会,他才有了机会去看望自己的老战友、老搭档,二人也再次叙起了战友情。
然而,这次看望邓华的举动,竟成了宋时轮日后遭遇的一项罪名之一,导致他被关押了数年,直到1972年才恢复工作,重新担任军科院院长。在此之后,宋时轮也为邓华的复职做了诸多努力,最终在他和众多老战友的支持下,邓华重新回到军队,担任军科副院长,成为了宋时轮的助手,再次与他并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