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晋末期,因八王之乱的爆发,国力急速衰退,少数民族乘机南下,造成了西晋王朝无法抵挡的局面。北方的汉人遭受了惨绝人寰的屠杀。根据史书记载,三国末期人口仅有一千多万,通过太康之治的恢复,人口一度回升至二千万上下,但到了东晋初年,人数却骤减至大约八百万。在五胡乱华的混乱时代,北方的汉人究竟是选择何处逃命?
部分人选择南迁至辽东,另外则更倾向于前往山东和河北等地。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鲜卑慕容部。慕容部开始吸纳这些汉人中的佼佼者,最早进行汉化进程,而另一支拓拔部则初始时对汉化持有轻视态度,最终将慕容部的鲜卑人驱逐。在慕容部成功汉化的背景下,他们击败了段部鲜卑和宇文鲜卑,最终建立了前燕政权,随后更是灭亡了武帝天王冉闵,控制了中原地区。
约有一百万的人选择南渡,名义上称之为“衣冠南渡”,其中包括了一些士族。在王导和王敦兄弟的支持下,琅琊王司马睿在吴地建立了东晋政权,进而成为华夏文化的正统传承者。尽管东晋王朝的君权逐渐衰落,但权臣依然层出不穷,其中不乏祖逖、谢安、刘裕等著名的北伐高级将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数百万人逃往前凉,这片偏居西北的地方成为了北方汉人最后的庇护所。张轨在河西设立了武兴郡和晋兴郡,收容了大量来自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士族与百姓。前凉在多次与刘曜、石虎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河西地区因此迅速繁荣,成为当时北方最为富庶的地方。在这一片土地上,关陇贵族集团的崛起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几百年的深远影响,直到唐朝时期,吐蕃的入侵使河西再度陷入萧条。
值得一提的是,战争中有更多的人选择了以死亡告终,然而也有极少数幸存者在北方躲过了这场浩劫,例如张宾、王猛和崔浩等汉人精英。他们进入了胡人政权的高层,积极推动汉化政策与治理的稳定,为民族的融合与北方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五胡乱华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浩劫之一,北方地区长期沦陷,给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又长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