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聊历史上那些被敌军围困的事儿,主角有三位皇帝:朱祁镇、刘邦,还有杨广。同样是陷入敌军重重包围的绝境,刘邦和杨广最后都成功脱困了,可朱祁镇却当了俘虏,这差距到底出在哪儿呢?咱一起来唠唠。
先说说刘邦。公元前 200 年,刘邦带着 32 万大军去北伐匈奴,本想着大干一场,结果因为轻敌冒进,带着前锋部队一头扎进了匈奴设好的包围圈,被困在了白登山。这一困就是七天七夜啊,当时的情况有多危急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汉军又冷又饿,冻伤的士兵不计其数,刘邦心里那叫一个着急,在营帐里来回踱步,眉头拧成了个疙瘩。
好在谋士陈平脑子转得快,想出了个主意。他派人带着重金和一幅汉朝美女图去见冒顿单于的王后阏氏。使者跟阏氏说,要是您不帮忙,汉军就会把这美女献给单于,到时候您可就失宠咯。阏氏一听,这还了得,心里一紧张,脸色都变了,赶紧跑去跟冒顿单于吹枕边风,说汉军实力还很强,援军马上就到,要是硬拼,咱们也占不到便宜,还不如放他们一马。冒顿单于本来就因为韩王信的军队迟迟未到,心里犯嘀咕,再加上阏氏这么一劝,权衡了一下利弊,最后还真就放刘邦走了。刘邦这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命,狼狈地撤回了中原。你看,刘邦虽然这次冒险差点把自己搭进去,但他身边有能出主意的谋士,而且关键时刻也能果断采取行动,这才让他从绝境中逃了出来。
再讲讲杨广。公元 615 年,杨广北巡边塞的时候,被始毕可汗带着突厥大军围困在了雁门郡。当时周边 41 座城池,突厥一口气就攻下了 39 座,杨广被困在城里,身边虽然还有 15 万隋军将士,可粮草只够支撑 20 天了,这形势简直是火烧眉毛。杨广急得在宫殿里走来走去,额头上满是汗珠,时不时唉声叹气。
就在这危急关头,敌阵中的外援 —— 义成公主出手相助了。义成公主在开皇年间就嫁入突厥,先后成为启民可汗和始毕可汗的妻子。她得知杨广被困后,暗中给始毕可汗传信,说北方边境有紧急情况,让他赶紧撤兵。始毕可汗权衡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撤围而去,杨广这才逃过一劫。虽说杨广这人平时好大喜功,可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有人愿意帮他,也算是运气不错。
最后看看朱祁镇。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瓦剌来犯,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心血来潮,决定御驾亲征。可他压根就没什么军事指挥经验,行军打仗全听王振这个门外汉瞎指挥。一路上,大军又是遇雨,道路泥泞难行,又是断粮,士兵们怨声载道。好不容易到了大同,看到战场上的惨状,王振又害怕了,撺掇着朱祁镇班师回朝。回去的时候,王振一会儿想绕道回老家蔚州显摆,一会儿又怕大军踩坏自家庄稼,结果把撤军路线改来改去,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让瓦剌大军轻松追上,把明军围困在了土木堡。
被困之后,朱祁镇完全没了主意,只能干着急。兵部尚书邝埜提出集中精锐骑兵护送朱祁镇先行突围,可王振却坚决反对,两人为此大吵起来,邝埜被卫兵强行拉了出去。就在他们争执的时候,瓦剌大军发起了总攻。明军虽然顽强抵抗,但由于断水缺粮,最终还是全线崩溃。朱祁镇没办法,只能束手就擒,成了瓦剌的俘虏。你瞧瞧,朱祁镇既没有像刘邦那样有智谋的谋士出谋划策,也没有像杨广那样有外援帮忙,再加上自己没本事还瞎指挥,最后落得个被俘的下场,实在是让人觉得可悲可叹。
这么一对比,咱们就能看出,朱祁镇和刘邦、杨广的差距太明显了。刘邦有陈平这样的谋士出主意,懂得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杨广有义成公主这个外援在关键时刻拉他一把。而朱祁镇呢,身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王振,自己又没能力应对危机,被敌军围困后,只能坐以待毙。要是他能有刘邦的谋略,或者杨广的运气,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啊。所以说,在困境面前,个人的能力、身边的助力,真的太重要了,历史就是这么真实又残酷,让人忍不住感慨万千。
请动动发财小手点赞关注,愿您财运亨通,万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