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第19兵团的司令员杨得志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从山东兖州出发,前往朝鲜参与作战。军令如山,为了尽快抵达战场,杨得志命令部队每到一个站点,只进行简短的休息,不与地方进行接待。为了节省时间,他严令全体官兵不许停留太久,尽量加快行进速度。
经过一段时间,军列终于到达天津站,经过长时间的颠簸,官兵们纷纷下车,深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部队准备继续启程时,警卫员匆匆赶来汇报,前方有阻拦军列的人。杨得志听后,愤怒不已,立即询问是谁敢在关键时刻拦阻军列。
杨得志的脾气可与彭德怀相提并论,火爆的性格让他难以容忍任何不合理的行为。让他震惊的是,拦阻军列的竟是天津市委书记黄敬。黄敬与杨得志是战友,早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们便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不少艰难时刻。
1938年9月,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曾对杨得志说过:“你们即将进入的冀鲁豫三省边区,历史上曾发生过诸多重要的战争,如城濮之战、官渡之战以及黄巢农民起义等。这片土地对我们抗击日军、保障太行山的战略意义至关重要,务必牢牢把握。”
杨得志带领部队跨越太行山,穿过平汉铁路,与提前抵达的15689团汇合。冀鲁豫边区很快在他细致的部署下,迅速建立起来,并在1939年扩大至1.7万人的规模。
然而,日军显然不会坐视八路军的壮大。1941年4月,1万多日伪军骑马、坐装甲车,气势汹汹地朝冀鲁豫边区进攻。杨得志带领部队在夜幕下巧妙穿插,终于赶到范县西北的观城。在此,杨得志稍作休息,但四团政委孙仁道匆匆而来,报告了四团二营的悲壮牺牲:在与敌方近百倍的伪军的激烈冲杀中,六连和七连的同志英勇牺牲。
孙仁道痛哭流涕,哽咽地说:“司令员,我们该报仇了!”杨得志忍住愤怒,安慰道:“回去告诉大家,要学习六连、七连战士的英勇精神,化悲痛为力量!”
经过深思熟虑,杨得志决定绕开敌人主力,逐一摧毁日军的老巢。在冀鲁豫边区,除了要与日军不断作战外,他还需提防国民党顽军的“黑枪”,生存环境异常艰难。尽管如此,杨得志始终坚守民族大义,在关键时刻,总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1941年,冀鲁豫平原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部队面临粮荒,而高树勋趁机抢走了八路军的粮草。杨得志怒不可遏,带队前去讨回粮草。高树勋不但拒绝归还,甚至拔刀相向。经过一番激战,杨得志终于成功夺回粮草。
不久后,日军调集数千人马围剿高树勋。面对困境,高树勋被迫求助杨得志。杨得志不计前嫌,带着部队及时赶到,成功解围。临别时,高树勋感动地表示:“从今以后,我决不与八路军作战。”此后,高树勋在解放战争中也选择了投降人民,回归正道。
1942年,日军再次对冀鲁豫边区展开合围,敌人以范县单堂村为中心,布下30公里半径的包围圈。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杨得志指挥部队连续作战18天,终于成功突围。
1943年,黄敬成为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杨得志与他再次并肩作战。此时,冀鲁豫边区灾情依然没有得到缓解。杨得志与黄敬讨论生产自救问题,黄敬提议通过组织灾民合作社,帮助群众自给自足。杨得志迅速采纳了这一建议,组织开展了各类自救活动。
灾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纺织、运输、打井、晒盐等各类合作社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确保合作社的顺利运作,杨得志还推动了减租减息、反贪污、反汉奸等一系列政策,有效改善了灾民的生活。
1943年6月,蒋介石再次发起反共行动,毛主席发表了《质问国民党》一文,朱德也向蒋介石发出了抗议。黄敬拿着毛主席的文章向杨得志请示,杨得志坚决表示:“我们要多打几个胜仗,为党中央争取时间,保卫毛主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得志带领部队打击日军与顽军,取得了多个战斗的胜利。尤其是在冀鲁豫平原,杨得志和黄敬携手,通过巧妙的战术与团结的力量,打破了日军的围剿。
1944年,杨得志接到命令,离开冀鲁豫边区,前往延安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这段时光对于杨得志而言极为难舍,因为他在这里与战友们和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临别时,杨得志不禁感叹:“我虽然不愿离开,但为了大局,我必须离开。”
1950年底,杨得志在北京与朱德会面,接到新的命令:率领第19兵团做好作战准备。1951年2月,杨得志再次踏上了战场,火速赶往朝鲜参战。
在天津,杨得志的列车暂时停下,警卫员前来报告,称有熟悉的面孔在前方拦住了军列。当杨得志得知拦列的是黄敬时,顿时笑了出来。黄敬作为天津市委书记,知道杨得志的行程,特意赶来见老战友。两人叙旧时,黄敬还特意为杨得志带来了一些天津土特产,交给他带去给彭德怀。
进入朝鲜后,杨得志一直期待与彭德怀见面。没过多久,19兵团便接到“志司”通知,彭总司令将来视察。杨得志满怀激动,询问作战科副科长余震:“天津黄敬同志带的特产怎么样?”
彭德怀到达19兵团后,首先与官兵们交流,听取汇报,随后与战士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午餐时,大家准备了简单的饭菜,虽然不豪华,但充满了战友情谊。彭德怀看到特产大虾时,感慨万千,讲述了朝鲜的现状及战争的意义。他说:“如果美帝侵入我们国家,像黄敬带来的大虾那样的好东西就将不复存在。我们一定要和朝鲜人民一道,把这场战斗打好。”
正是有了彭德怀和杨得志这样的优秀指挥员,以及千万子弟兵的无畏战斗,我们才能享有今天的安定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