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在正史中,能够以一敌百的名将不止七位,而并不包括吕布。下面是其中的七位最具代表性的名将。
七、许褚
许褚身材高大,力大无穷,勇武过人。史书称他身高超过八尺,腰围十围,外貌刚毅,力量远胜常人。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在东汉末年积极参与抵抗黄巾军,曾凭借自己的力量倒拉牛尾,行走超过百步。他的英名在淮、汝、陈、梁一带广为传颂。
许褚大多数时间担任曹操的卫队长,负责保护曹操的安全。他不仅是曹操的保镖,还是勇猛的战士。在潼关之战前,曹操亲自率领虎卫垫后,马超带着万余人进攻曹操,曹军抵挡不住,许褚果断出击,亲手斩杀了数名敌军,并亲自为曹操挡住敌剑,最终成功带曹操脱险。
有一次,曹操与马超会面时,马超准备偷袭曹操,但当他看到许褚站在曹操身旁,便不敢轻举妄动。许褚还亲自参与了对马超军队的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他勇猛的表现为他赢得了“虎”的绰号,意味着像老虎一样强大,虽不机敏,却勇猛无比。以许褚的勇力与武艺,单凭一人之力,便能战胜百敌。
六、孙坚
孙坚,孙权与孙策的父亲,自幼英勇,勇气过人。年仅十七岁时,他便敢独自持刀驱逐一群强盗,展现出他过人的胆识。
在黄巾起义爆发时,孙坚随朱儁一起参与镇压黄巾军。他冲锋陷阵,屡屡将个人安危抛诸脑后。记载中,孙坚曾一人追击敌军,最终因坠马受伤,尽管如此,他依然能独当一面,经常在战斗中冲入敌阵。黄巾起义平定后,孙坚还参与了凉州叛乱的平定。
当董卓横行时,孙坚率军北上讨伐,成了唯一成功击败董卓的诸侯。更为难得的是,孙坚两次打败了吕布,战胜了曹操也难以做到的事。他首次攻入洛阳,并且获得了传国玉玺。孙坚凭借自己在战场上的表现,一举成名,成为三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名将。
五、张辽
张辽最初是丁原的部下,后来投身于何进、董卓等势力,最终归附曹操,为他稳定了局势。张辽的勇猛,特别是在两次战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是白狼山之战,曹军与乌桓军进行决战,曹军兵力远少于乌桓,而乌桓骑兵人数更是曹军的数倍。张辽建议在敌人不稳时发起攻击,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指挥。张辽亲自冲锋,斩杀了乌桓单于蹋顿,令敌军投降近20万。
第二次是合肥之战。当时,孙权趁曹操西征之际,围攻合肥。合肥城内的防守仅有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带领的七千士兵。张辽亲自带领八百精兵,趁敌人不稳,突袭孙权的十万大军。张辽斩杀敌将,带领士兵冲破包围,最终成功脱险。这场合肥之战震慑了东吴,张辽以八百兵力单挑十万敌军的英勇事迹,使孙权的军队蒙受了巨大的打击。
四、典韦
典韦是曹操手下的劲将,身材魁梧,力大如牛。史书中对他有着这样的描述:“提一双戟八十斤”,意思是他能够持重达八十斤的双戟,力量可见一斑。典韦的勇猛无畏,让敌人心生畏惧。
他初为朋友复仇,一次在公开场合当众斩杀仇人,四下围观者无人敢近,典韦一路走出数里之远,始终没有敌人敢于挑战他。在濮阳之战中,典韦带领敢死队奋勇杀敌,他在敌人近前十步时才出手,凭借短戟轻松击倒敌军士兵。他力大无比,即便是面对敌众,他也毫不退缩。
典韦的勇猛在宛城之战中再次体现,他拼死护卫曹操,不畏强敌,直至身负重伤,仍死守阵地,最终战死沙场。典韦的英雄事迹在三国历史上为人称道,堪称英雄中的英雄。
三、文鸯
文鸯是曹魏将领文钦之子,年仅十八岁便展现出了超凡的勇力。在与司马师对阵时,文鸯凭借骁勇的骑兵,屡次突破敌阵,杀敌无数。
有一次,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敌骑之中,凭借自己的力量斩杀了百余人。甚至连司马班的八千骑兵也未能近得了他。文鸯的勇猛堪比项羽,他的英勇事迹足以让人惊叹。
尽管《三国志》没有记录他的详细战况,但《资治通鉴》对他的描述堪称史上最为骁勇的战斗之一。
二、张飞
张飞以勇猛著称,是三国时期唯二被誉为“万人敌”的将领之一。他与关羽并肩作战,屡屡战功显赫,敌人皆畏惧他的威名。在长坂桥之战中,张飞单凭二十骑兵断后,凭一己之力吓退了曹军的五千精兵。他高声喝退敌军,气吞山河。
张飞的勇武不仅仅体现在这场战斗中,他的整体武力无疑是以一敌百的存在,曹营的谋士也都称赞他为“勇冠三军”。张飞以无畏的冲锋、强悍的体力,成为了三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猛将。
一、关羽
关羽不仅是“万人敌”,更是三国时期最为骁勇的武将之一。史书记载关羽勇猛无匹,尤其在白马之战中,关羽凭借一己之力,斩杀了敌军主将颜良,直接逆转了战局。
关羽冲进敌阵,轻松击杀颜良,令袁绍的军队无人能挡,攻势顺利破解。他的这一战不仅表明关羽的勇力非凡,还彰显了他在战场上的智勇双全。无论是在南郡之战,还是襄樊之战,关羽都展现了极高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战斗力。凭借这些英勇事迹,他成为了三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名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