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战国末期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未解的谜团,尤其是关于他身世的争议。根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的记载,白起出生在陕西宝鸡的郿县,秦昭襄王十三年,他被任命为左庶长,然而在这段历史记载中,却并未透露白起的家庭背景。尽管如此,许多后来的史书和民间传说将他塑造成从平凡士兵出发,一步步攀登至权力巅峰的传奇人物。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军功爵制,这一政策为众多低级士兵提供了晋升的机会。白起便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从一个普通士兵开始,逐渐打拼成一代名将。然而,白起的出身问题始终未能揭晓。为什么在他成为左庶长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在当时贵族主导的社会中,一个出身平民的白起真能凭借个人努力迅速崛起吗?这些疑问为后世对他身世的猜测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有学者认为,白起的背景不可能来自普通百姓,而是出自某个贵族家庭,只不过史书未曾详细记载。
唐代白居易与欧阳修曾分别就白起的身世问题进行探讨,但他们的观点并未得到广泛认同。白居易在他的家谱中提到,白起的祖先是楚国王族的后裔,由伍子胥带领逃亡至吴国的楚太子芈胜所封。然而,这一说法存在时间上的错误和内在的矛盾,导致后人对其家谱产生了质疑。李商隐在白居易去世后为其写的墓志铭中也表达了对这一观点的怀疑,认为白居易所提及的白公胜与白乙丙之间时间差距过大,不可能属于同一血脉。而且,史书中并没有提到白公胜的儿子逃亡至秦国的记载。
此外,欧阳修在《新唐书》中提出了另一种关于白起家族背景的假设,认为他可能与周代的姬姓或者春秋时期的名将百里奚有某种联系。然而,这一假设也遭遇了学术界的质疑,史料并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论点。
那么,白起究竟出自哪一个家族呢?根据《史记》和《战国策》中的线索,可以推测白起的身世其实并非来自楚国的芈姓或周代的姬姓,而更可能是出自秦国的公族—嬴姓。史书中有一段记载提到,秦宪公去世后,三位庶长共同掌政,之后,秦国君位传给了秦德公,而秦德公的三个儿子继位,其中一位就是秦穆公。秦德公的儿子公子赢白被封于平阳(今陕西岐山一带),其后代继承了这个封号。
《战国策》记载白起为“公孙起”,这一称谓表明他出自公族,只有公族的后代才有资格使用“公子”或“公孙”这样的称号。而且,白起的家乡宝鸡与平阳相距甚近,这一点也强化了他作为公子赢白后代的可能性。因此,白起并非传说中的贫苦出身,他实际上有着显赫的家族背景。
白起的军事成就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公元前294年,白起被任命为左庶长,并迅速成为秦国的主力将领。左庶长是秦国的中层官职,但白起在刚刚上任不久后,就带领秦军在对抗韩国和魏国的战斗中取得了重要胜利,奠定了他在秦国的地位。从这一点来看,白起之所以能够迅速得到秦昭襄王的信任,并晋升为主帅,很大程度上与他的贵族背景以及积累的军事经验息息相关。
因此,白起的崛起并非典型的“底层士兵逆袭”故事。他的贵族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他在秦国的晋升。他的出色军事才能和迅速的升迁,使他最终成为数十万兵力的主帅,深得秦昭襄王的重用,并且直至因长平之战后的内外压力选择自杀为止。尽管史书没有详细记录白起的早年经历,但从他担任左庶长后迅速崭露头角的表现来看,白起的家族背景和早期军事经历无疑在他后来的军事成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