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可以看作是明朝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危机,这场权力斗争中,叔叔夺取侄子的皇位,无论如何都让人觉得难以接受。幸运的是,这场变革并没有导致真正的改朝换代,如果朱元璋的江山真的落入他人之手,不知他的灵魂在棺材中会作何感想。而在靖难之役结束后,历史上还有一个疑案,那就是建文帝的失踪,他的尸体至今无踪迹。那么此时的朱棣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侄子建文帝的呢?
第一点:对长辈的不敬。在《奉天靖难记》中,有一段记载,朱元璋去世时,朱允炆和他的三弟朱允熥在皇宫门外,各自手持宝剑,面带怒气,冲着朱元璋的灵柩大声辱骂:“你现在还能骂我们吗?你还能指责我们吗?”在古代,长辈去世后,子孙应当孝顺守丧三年,不哭泣已经是极大的失礼,而在朱元璋的灵柩面前大声咒骂,简直是突破了伦理与道德的界限。在这一点上,朱允炆的行为无疑是失去了人伦的底线,不过笔者认为,朱棣的这种指责或许并不被所有人信服。
第二点:奢侈与挥霍。根据《奉天靖难记》的记载,朱允炆曾烧毁朱元璋和皇后的画像,此外还拆除了后宫的部分建筑,大肆兴建新楼,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的情况屡见不鲜。他的奢靡生活不仅造成了巨额的浪费,更显露出他对爷爷朱元璋的不敬与无视。朱允炆的这些行为在当时的社会中无疑是极其荒唐的,多少百姓因其奢华而苦不堪言。
第三点:沉迷女色。《奉天靖难记》中提到,朱允炆成为皇帝后,极度沉溺于女色,甚至派遣太监四处寻找美貌女子。他的生活方式被称为古代最为放荡不羁的帝王之一。根据朱棣的叙述,朱允炆身陷奢靡,自私自利,甚至可能连禽兽都不如。朱棣认为,铲除这样的皇帝是天理所在,是出于对国家和民众的责任。
然而,笔者认为《奉天靖难记》的可信度并不高,毕竟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所书写。在我们所理解的历史中,朱允炆虽有优柔寡断之处,但也并非毫无仁心,能否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值得我们思考。这些种种指控不过是朱棣夺权的借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