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属于显赫的家世,但到了他这一代,家族已经衰落,刘备不得不凭借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在这段艰难的路途中,他四处奔波,寄人篱下,经历了无数挫折。直到后来,他遇到了诸葛亮、庞统和法正这三位杰出的人才,才让他的事业逐渐有了起色。诸葛亮早在出山之前就已洞察“三分天下”的道理,他的思想和战略始终具有长远的眼光与智慧,为刘备建立王朝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在后期讨伐曹魏时,诸葛亮采取了一种以攻带守的战略,尽管在六出祁山的战役中遭遇了挫败,但这种策略具有深刻的道理。虽然统一中国的理想始终在他心中,但大家都知道,到了三国后期,由于种种因素,三国之间的人口和地域平衡非常难以打破,加上蜀地偏远而人少,要想击败曹魏确实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在刘备去世后,蜀国的发展同样难以维持,不得不说,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而军事才能尚属普通。
庞统在治理事务方面同样能力出众,刚开始被刘备任命为县令时,就展现出非凡的处理能力,随后深受刘备的重用。在刘备入蜀的过程中,庞统提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最终采纳了其中的策略。可惜庞统英年早逝,如果他能在指挥下攻下成都,我相信他的地位绝不会逊色于诸葛亮。然而,他过于急于树立自己的威望,使得本该卓越的军事才能被他的张扬个性和私欲所掩盖。
法正是刘备不可或缺的谋士,在刘备建立蜀国后,法正的地位逐渐超过了诸葛亮,成为蜀汉的头号宠臣,深得刘备的信任。不过,法正也有性格上的缺陷,他喜欢记仇,以致于有人试图向诸葛亮控诉他,但诸葛亮明智地识时务,认为法正在主要攻城中立下了显赫的功劳,并且在法正失意时始终陪伴在刘备身边。可惜的是,法正去世得太早,年仅45岁,就让刘备为之痛哭数日。
蜀国的谋士本就不多,诸葛亮在政治上的才能很强。如果在夷陵之战时法正仍在,他或许能够说服刘备不要攻击东吴。即使刘备决定出征,法正在身边,也不至于因阵型上的失误让东吴乘虚而入。若是法正在场,陆逊的那些计策对他来说实在显得毛毛雨。曹操曾评价法正:“我收集的奸雄无数,唯独得不到法正耶!”
虽然法正未必具备诸葛亮的高深智慧,但刘备对法正的信任程度非常之高。法正去世后,被追封为翼侯,这一荣誉是关羽和张飞都未曾享有的待遇。综合来看,诸葛亮的综合实力最强,法正的军事才能最为卓越,而庞统在此三者中相对逊色,确实有些被高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