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他忠心的部将曹咎交代好,要求小心把守成皋后,便带领军队向东进军,目标是收复彭越所占领的城市。他们首先攻打陈留,接着向外黄进发。外黄最初并没有归顺,然而几天后,终于投降了。项羽非常生气,命令把城中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聚集到城东,并下令将他们活埋。
项羽此举显得十分莫名其妙,毕竟外黄本就是他自己的领土!他是否过于激动,因短期内外黄投降了彭越而决定采取如此残酷的手段?好在,在项羽准备实施这项命令时,有人站出来劝谏,这人竟然是个十三岁的孩子。
外黄县令门客的儿子出面劝解项羽,他说:“外黄人只是因为彭越的威胁才暂时投降,他们并无心背叛大王。现在大王亲自来到了,他们如果再遭活埋,百姓怎会心甘情愿归附呢?接下来,梁地十几个城邑的百姓会因此深感恐惧,再也不敢向大王投诚了。”
项羽听完这番话,觉得有理,于是决定赦免那些即将被活埋的百姓。接下来,项羽继续东进至睢阳县,睢阳的百姓听说项羽宽容待人,纷纷主动归附。
这一段记载来自《史记项羽本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羽并非是一个头脑简单、意气用事的武夫。即便是一名十几岁的孩子站在他面前,阐明利害关系,他依然能够听取并采纳建议。
随着项羽的军队进军,汉军多次挑战楚军,但楚军始终未曾出击。于是,汉军派出一些专业的辱骂者,口不择言,连骂五六天。大司马曹咎终究忍不住愤怒,违背了项羽的命令,带兵横渡汜水,发起进攻。楚军刚刚渡过汜水一半,汉军便猛然发动攻击,楚军大败,所有物资被缴获。
项羽辛苦一年多积攒的财富,就因为曹咎等人的冲动和不耐烦,顷刻间赔了个精光!曹咎、董翳、司马欣等人感到愧对项羽,在汜水边上纷纷自尽。
曹咎原是蕲县的狱椽,司马欣曾在栎阳做狱吏,这两人都曾对项梁有恩,因此项羽十分信任他们。然而,项羽此时在睢阳,听闻曹咎的军队被击败,成皋再次被攻陷,便急忙带兵赶回。
汉军当时正围困楚将钟离昧,项羽赶到时,汉军见到楚军来临,纷纷逃入附近的山地。项羽驻扎在广武,与汉军对峙。如此僵持了几个月,楚军的粮草开始短缺,刘邦的战略逐渐见效。刘邦通过拖延时间、耗尽项羽的军力和资源,最终迫使项羽陷入困境。
项羽面临困境,焦虑万分,士兵饿得发慌,自己也想不出合适的破解办法。在此紧要关头,项羽突然想出了一个极端且荒唐的计划——以煮杀刘邦的父亲来威胁刘邦投降!他亲自架设肉案,将刘邦的父亲置于其上,并向刘邦通告:“如果你不速速投降,我便煮了你父亲!”
刘邦深知项羽此举是出于绝望,他冷静回应:“我们曾一同在楚怀王麾下效命,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如同你的父亲。若你真打算杀了他,希望你能分我一碗肉汤。”
项羽万万没想到,刘邦居然能如此巧妙地反击他。他愤怒至极,想要立即杀掉刘邦的父亲。就在此时,项伯急忙出面劝阻:“目前的局势复杂,欲争天下的人不应拘泥于家族情谊。即便杀了刘邦的父亲,对我们的胜利也无益,只会激化敌意。”
项羽听从了项伯的劝告,最终未曾动手。刘邦的机智让项羽陷入了尴尬境地,项羽最终没有执行这一荒谬的决定。
接下来,项羽再次向刘邦挑战:“天下已经动荡多年,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之间的战争,我愿意与你一决雌雄,不再让百姓受苦!”
刘邦微笑着回应:“我宁愿智斗,而不愿力战。”项羽一怒之下派出楚军勇士挑战,然而每次汉军的楼烦都精准射杀了挑战者。愤怒的项羽决定亲自披甲上阵,与楼烦对决。楼烦弯弓准备射箭时,项羽怒目而视,楼烦被吓得不敢射箭,转身逃回营中,再也不敢出战。
刘邦得知此事后,心中惊讶不已。项羽的单挑意图显得有些滑稽,因为楚汉之争远非两人之间的较量,而是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五十多岁的刘邦怎么可能与刚步入壮年的项羽单挑?即便刘邦身强力壮,他也不会与项羽单挑,因为项羽有着压倒性的力量。
项羽的愤怒和挑战最终未能解决问题,反而让他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