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何应钦背叛过蒋介石,更试图“篡位”,为何他最后可以善终?
创始人
2025-09-10 06:31:51
0

黄埔风云录1:何应钦

黄埔军校,这座位于长洲岛的学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自黄埔走出的许多人,或在东征北伐的战场上英勇牺牲,或在抗战期间为民族存亡奋力拼搏,还有一些人成为国共两党的高层将领。他们各自经历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代表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黄埔风云录”意在记录这些人物的历程,也试图以他们为切入点,勾画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那么,我们从何应钦的故事开始。

01 第一次发迹

何应钦,字敬之,生于1890年4月,出生地为贵州兴义市泥凼镇。1909年,年仅19岁的何应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政府派往日本的留学生队伍。初到日本,他先进入振武学校学习,而蒋介石则早已在此就读,且年级比他略高。

在日本留学期间,何应钦加入了同盟会,参与了当时的革命活动。1911年,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何应钦返回祖国,先后在上海的沪军都督府担任连长和营长职务。此后,何应钦再次赴日本留学,进入士官学校深造。

1915年,何应钦从士官学校毕业并返回国内,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机遇。贵州的军阀王文华成为了他的重要贵人,介绍他担任了黔军第一师步兵第四团团长兼讲武学校学生营营长一职。当时何应钦年仅25岁。贵州军阀内部存在两大派系,一派由刘显世领导的“保守派”,另一派则由王文华领导的“少壮派”。尽管王文华是刘显世的外甥,但两派间的争斗从未停歇。

不久后,何应钦与王文华的妹妹王文湘结婚,这段婚姻为他与王文华的关系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作为王文华的得力助手,何应钦迅速在军中升迁。1920年11月,王文华发动政变,驱逐了刘显世,并一举掌控了贵州的军政大权。由于担心政变被冠以“以甥逐舅”的恶名,王文华选择躲到上海遥控指挥,而政变的具体执行者便是何应钦。事变后,何应钦被任命为黔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第5旅旅长,迅速在贵州崭露头角。

蒋介石当时因受粤军排挤而去了上海炒股,结果亏损惨重,只能寻求青帮头目黄金荣的帮助。而在粤军中,何应钦的未来对手陈诚则仍然只是一个普通的连长。可见,何应钦的起点相较于蒋介石和陈诚要高得多。

然而,何应钦的巅峰并未持续太久。1921年3月,王文华在上海遇刺身亡,贵州的政治局势急剧动荡,何应钦也因此被迫离开贵州,逃往云南投奔顾品珍。云南的讲武堂教育长王柏龄与何应钦曾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他将何应钦安排到讲武堂担任教官。

在云南的日子也并不长久,何应钦遭遇刘显世派的暗杀,幸得奇迹般生还,最终不得不前往上海养伤。

02 黄埔:再次崛起

何应钦在上海处于人生低谷时,接到了一封来自广州的信函,邀请他到一所新成立的军校任教。彼时,他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于是决定接受邀请,南下广州。那所军校便是后来的黄埔军校,而黄埔,也成为了何应钦人生第二次崛起的起点。

黄埔军校的教授部主任王柏龄,恰是蒋介石的亲信。正是王柏龄向蒋介石推荐了何应钦,黄埔军校成立后,何应钦被任命为总教官,且迅速与蒋介石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因为他工作努力,作风艰苦,何应钦很快就超过了王柏龄,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

1924年,黄埔军校组建了两个教导团,何应钦被任命为第一团团长。这个团的中级军官由黄埔的教官担任,低级军官则由黄埔一期的优秀学员担任,他们也因此被称为“党军”。何应钦的地位随着这些战功的积累不断上升,最终成为了黄埔建军的元老之一。

随着一系列东征北伐和军阀混战的胜利,何应钦逐渐在国民党内取得了更高的地位。战功显赫的他,也成为了蒋介石“八大金刚”之首。1935年,蒋介石对高级将领重新授勋,何应钦排在四位,仅次于阎锡山、冯玉祥和张学良,足见蒋介石对他的重视。

尽管如此,面对红军,何应钦的战绩却并不理想。而在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时,何应钦并未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支持,反而站到了桂系一方。蒋介石复职后,便将何应钦的职务撤掉,直言“没有我蒋中正,何应钦不会有今天”。

不过,何应钦并未放弃,经过一段冷落期后,他重新调整态度,努力修复与蒋介石的关系,重新投入工作。中原大战期间,何应钦的父亲去世,但他依旧坚守在前线,没有回家奔丧。蒋介石因而感动,亲自到南京吊唁何应钦的父亲,并为他写下了赞辞。蒋介石对何应钦的态度有所软化,逐渐让他恢复了在党内的影响力。

03 亲日派:无法洗刷的污点

尽管何应钦为国效力多年,但他身上一直有一个无法摆脱的污点——“亲日派”。这一污点来源于他在“何梅协定”中的角色以及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

“何梅协定”是指何应钦与日本驻华北军队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的一个对中国极为不利的协议,内容涉及取消中央政府指定的地方军政人员,撤退中央军,并禁止抗日活动等。尽管何应钦在签订协议时并未直接表态,但其通过签署一纸通知承诺了这些条款,足以让他成为批评的对象。

此外,在西安事变期间,何应钦主张用武力讨伐张杨,而这一举动被不少人认为是他试图借机削弱蒋介石的权力,甚至取而代之。由于这次事件若武力讨伐成功,极可能引发新的内战,为日本人所乐见。

尽管何应钦的亲日派形象并不完全符合事实,但他作为当时政治集团的代表,背后承载了更多的政治力量的意图。

04 孤岛岁月

1944年,何应钦的政治生涯迎来了低谷。经过近14年的军政部长职务后,他被陈诚取代。1945年,何应钦最后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南京接受了日本侵华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的投降书。此后,他逐渐淡出政界。

1946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为国防部,陈诚成为了参谋总长,何应钦被蒋介石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然而,在解放战争期间,何应钦逐渐失去了军权,显得愈加低调,始终忠诚于蒋介石。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何应钦随之而去。在台湾,何应钦并未再承担重任,只是担任了一个“战略顾问”的虚职。尽管如此,他仍然始终保持对蒋介石的忠诚,积极批评李宗仁等异见人物,以此保全自己在台湾的地位。

何应钦的晚年过得相对宁静,他独身一生,无子嗣,唯一的亲人是由弟弟过继的女儿何丽珠。1987年,何应钦在台北去世,享年97岁。他回顾一生时曾对女儿说:“蒋公给予我的最大荣誉是抗战结束后主持了受降大典,而在台湾,经国先生赠送我最多的荣宠就是参加了我的90岁和95岁寿诞祝贺。我一生得到了常人无法拥有的东西,这足以让我满足。”

相关内容

组团去广东潮汕纯玩两天要多...
假期来临,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文化、美食和迷人的自...
2025-09-10 09:03:52
耍到不想走的成都千年古镇,...
◀ 公园城市 幸福成都 ▶ 溪水穿镇而过 明清老房尚有人家 烟火气...
2025-09-10 09:03:32
邂逅成都版“小洱海”!红杉...
踏入这片秘境,我才懂得什么是 “人间仙境”。 最近发现了一处藏在成...
2025-09-10 09:03:22
广东潮汕两天一夜旅游人均花...
前段时间,我一直心心念念着去潮汕旅游,那片充满历史韵味与美食诱惑的...
2025-09-10 09:03:04
原创 ...
在三国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里,关羽失荆州无疑是一个极具震撼性的重大事...
2025-09-10 09:02:54
原创 ...
类别:历史,内容:韩信的军事天赋如何卓越?以小胜大,三万汉军克敌二...
2025-09-10 09:02:51
原创 ...
一个人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比命运本身更为重要。——洪保德 我国有...
2025-09-10 09:02:46
原创 ...
《三国》一书中最让人感到激动与快意的,莫过于那面鲜艳的红色旗帜,它...
2025-09-10 09:02:38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明之亡,始亡于嘉靖。” 明朝的嘉靖年间,历史上常被提及,许多人认为明朝的衰败开始于这个时期。朱厚...
原创 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众多乱世英杰,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吕布,号...
原创 最... 在古代封建王朝之中,社会整体已被男权主义所主导。在这种男权社会中,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一位男性可以娶...
原创 宋... 历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宋朝存在“三冗两积”的问题,即冗员、冗兵和冗费,这三者导致了宋朝陷入了贫弱的...
原创 老... 1982年,故宫博物院传来消息,慈禧太后的生前照片终于有了下落。作为晚清时期的统治者,慈禧对中国近代...
原创 唐... 大唐王朝,作为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时期,充满了许多出人意料的奇事。受胡俗的影响,这个时代的宫廷和家...
原创 杨...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四日,马嵬坡的晨雾依然未曾完全散去,清晨的山谷中却充满了禁军士兵震耳欲聋...
原创 他... 淮阴有个叫信的人,他性格胆怯,虽然长得高大,平时总是带着刀剑,可在关键时刻却显得非常畏惧。有一天,市...
原创 公... 公元198年,曹操和刘备联合攻打吕布的下邳。 为何曹操和刘备会一起对付吕布呢? 刘备的理由很简单:...
原创 十... 铁帽子王的由来及十三阿哥允祥的贡献 铁帽子王的背景 “铁帽子王”这一称谓源自清朝的封爵制度,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