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襄樊战役中,王近山中将在解放战争中的杰出表现之一便是“刀劈三关”。这场战斗是他最得意的战役之一,然而,英雄的王近山却也在这场战斗中第一次为一位英勇的战士流下了眼泪。这位战士便是六纵突击班副班长李金亭,他曾英勇地参与了琵琶山的攻坚战。
琵琶山地处襄阳城的险要关口,像一头凶猛的野兽,仰卧在巍峨的山脉之中,严密守卫着襄阳城。山顶上屹立着两个坚固的碉堡,仿佛野兽的两支锐利的“角”,刺破天际,格外引人注目。山头四周遍布着隐蔽的地堡,密密麻麻的铁丝网被架设在悬崖边,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环绕琵琶山的各座山峰相互连接,每座山头都竖立着高大的碉堡,火力交织,形成了严密的封锁网,严密地监视着每一寸敌人的进攻路径。为了攻克这个难关,六纵司令员王近山曾感慨道:“襄阳的康泽,正是依赖它来守城!”
王近山将攻克琵琶山的任务交给了苟在合团长,并亲自指示:“不管琵琶山多么坚固,像铁壁一样,我一定要将它劈开!”苟团长挑选了全团最为精锐的第七连作为突击队,突击连中,又选定了1排作为主力,2班则担负起突击任务。为什么选定2班呢?因为班长虽然是个老实人,但副班长李金亭个性直爽,曾坚定地表示:“如果连长不同意让我们班担任突击班,咱们全班将全副武装上连部,要求连长亲自验证。”最终,连长被他的坚定所打动,欣然同意了。
战斗即将打响。突击排的屯兵地距离琵琶山西北角仅有两百米远,眼看太阳已经快要沉入西山,战斗的气氛愈发紧张。突然,7连的右前方传来了激烈的枪声,友邻部队在附近展开激战,迅速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琵琶山暂时变得孤立无援。随之而来的是六纵排炮的怒吼声,炮弹如雨点般击中琵琶山,山上顿时腾起滚滚浓烟,石块纷飞。敌军的高碉堡被炸得支离破碎,李金亭大喊:“打得好啊!大家伙坐飞机了!”
随着一声突击号令,突击班的小组长带头冲出了水沟,弯腰飞奔向前。前方是二百米长的开阔地,敌人从山顶到山脚的重火力早已将其封锁,连襄阳城内的敌人也开始用大炮进行压制。李金亭毫不犹豫,带头冲了出去。“冲!”班长喊道。战士们迅速跃入烟雾弥漫的战场,子弹如风般穿梭在他们周围。“快冲!拼命冲!冲过开阔地就胜利了一半!”李金亭毫不犹豫,顾不得其他,继续向前。
当突击班接近突壁时,班长急忙传来警告:“注意!地雷区!”但李金亭毫不回头,继续带领战士们勇往直前。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一声惊慌的呼喊:“哎呀!我踩到地雷了!”大家回头一看,竟是李金亭!他距离其他战士仅几步远,站在一个棱坎旁,弯腰支撑着未架正的机枪。此时,其他战士的心脏都紧紧揪起,担心地雷会随时爆炸。班长急忙大声命令:“李金亭,别动!”李金亭却坚定地回应:“我知道!同志们不要管我,快前进!快离开我!”
他的话语充满了决心,似乎带着某种不可言说的力量。随即,他又喊道:“班长,把我的机枪带走,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一定会爬上琵琶山!”班长感到鼻头一阵酸涩,接过李金亭递来的机枪,眼泪不禁在眼眶中打转。随着战士们继续前进,不久后,背后突然传来一声刺耳的爆炸声,显然是李金亭踩上的地雷爆炸了。
浓烟弥漫,李金亭的身影再也没有出现。战士们的心情沉痛如铁,眼中充满了复仇的火焰。大家迅速投入战斗,目标直指山顶,铁丝网前的战斗更为激烈。副连长下令:“大家趴下,用火力掩护3班突破铁丝网!”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下,3班长赵存虎带着战士们奋力冲向铁丝网,一度卡住了进攻的步伐。几次挥斧未能砍断铁丝,赵存虎情急之下,一声不吭再次挥刀砍下,终于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封锁。
“冲啊!杀啊!”战士们发起猛攻,勇猛地穿越铁丝网,分成两支队伍,像利剑般插向山头。尽管遭遇了敌人顽强的抵抗,但李金亭的英勇精神已激励了所有人。随着最终的突破,敌人的阵地被攻占,琵琶山的解放也宣告成功。
天色渐暗,山上的枪声终于平息。王近山得知李金亭的英勇事迹后,眼泪不禁滑落。他深情地说道:“打开琵琶山的大门,英雄却永远留在了地雷里,李金亭同志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