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之后,北宋皇室几乎全军覆没,唯有赵构侥幸逃脱。未随北方之风而上,他最终登基成为南宋的开国皇帝,肩负着恢复国运的重任。
尽管如此,赵构这个皇帝在历史上却备受争议。在他的统治期间,奸臣环伺,尤其是与奸臣秦桧联手,迫害了以岳飞为首的主战派,毅然选择和平与妥协。这样一位备受非议的君主,却意外地让大宋延续至今,这实在让人感到意外。
而往后看大明,情况就显得极为尴尬了。在崇祯皇帝去世后,新建立的南明政权竟然难以维持,最终走向灭亡的结局。这其中,北宋的幸存者为何能够守住大宋的半壁江山?这背后原因颇为复杂。
有时,单个人的存在反而比一群人的争锋更加稳定。由于没有其他选择,南宋在权力斗争上显得格外稳定,实际上只是换了一个皇帝,其他一切几乎未变。而南明的情况则不然,崇祯一死,各地的明朝藩王纷纷跃起,个个渴望登基为帝,这反而导致了更大的内斗,缺乏凝聚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麻烦。
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实际上却是南明与南宋走向截然不同命运的重要原因。此外,南宋的存在还有一些特殊的因素。
首先,北宋灭亡的过程其实更具偶然性。尽管当时皇帝昏庸,心思全在艺术上,却引发了民众的愤怒,但开封的沦陷却有其偶然性。如果不是徽、钦二帝的无能,开封的沦陷几乎可能性极小,因为北宋还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反抗。
值得注意的是,大宋江南仍然拥有半壁江山,其经济发展相对稳健,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必忧虑兵员和财政问题。与明朝崇祯时期的窘境相比,他甚至到了不得不借钱给军队发薪的地步,实在败坏得严重。
当然,金国的实力与后来的满清相比,确实有所不及,金国无法完成对南宋的灭绝之计。面对此前北宋的耻辱,南宋的军民对金兵充满了仇恨。尤其是在岳飞等人的坚持下,致力于北伐,努力收复失地,这对金兵南侵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赵构得以稳坐江山,韩世忠和岳飞等人的抗金努力,功不可没。然而,坐稳江山之后,赵构又开始向金国求和,金国见难以灭掉南宋,于是便与南宋签订了协议,谋求更大利益。这种和平共处的局面,使得南宋基本上摆脱了外敌的威胁,从而得以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