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260年的一个仲秋夜,黎明的曙光刚刚透过天际,空气中弥漫着凉意。百姓们纷纷准备好行李,紧张而匆忙地收拾着,准备踏上逃亡的征程。远处传来士兵们高声的命令:“快些!不能带走的东西就留下,只要带上必要的生活用品就好。”
站在人群中,诸葛亮的目光注视着忙碌的百姓和身旁的士兵,心中愈加焦急。最终,他无法再忍耐,转身走向了中军帐。他一进帐篷,便急切地劝告刘备:“主公,我们不应再拖延了,快走吧!百姓们已经准备好,我们不能再等,曹操的虎豹骑就快追上来了。虎豹骑是精锐的骑兵,我们带着百姓,根本无法快速行军,这样下去简直是自寻死路。主公只要脱身,就有重整旗鼓的机会,眼前的百姓虽然可惜,但不应成为拖累我们未来复兴的障碍。”
刘备听后深深叹息,低头沉思片刻,随即回应:“孔明,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新野的百姓对我忠心耿耿,信任我,主动要求和我们一起走。怎么能轻易舍弃他们呢?纵使前路危险重重,我也必须与他们同生死,一同走下去!”
望着刘备那眼含泪水、充满无奈的眼神,诸葛亮沉默了。此时的他理解了刘备的情感,但心中依然难掩对他理想主义的无奈。虽然刘备的决断显得过于仁义,却也正是这份仁义吸引了诸葛亮,让他心甘情愿为刘备出谋划策。于是,这位智慧的军师微微一笑,心中默想:“既然如此,就让我也体验一下愚笨的感觉吧。”
然而,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刘备的善良与仁心最终导致了自军的重大损失。百姓们带着过多的辎重,行军的速度根本无法加快。曹操的虎豹骑,作为日行千里的精锐骑兵,迅速赶上了他们。眼见着自己的士兵一波波地为拖延敌军而死,刘备终于领悟到“慈不掌兵”的道理。无奈之下,他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放下百姓,保全剩余的军力。然而,刘备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太迟了,曹操的虎豹骑早已逼近,最终,刘备与自己的妻子甘夫人在混乱中走散。
赵云奉命保护刘备的儿子阿斗时,终于找到了甘夫人。破碎的马车被藏匿在一片废墟中,周围隐约传来远处激烈的打斗声,似乎是车夫为保全甘夫人与阿斗,故意将追兵引开。正当赵云准备向甘夫人问话时,甘夫人却打破了寂静,平静地说道:“将军,马车已经无法前行,我不能成为你们的负担。这是阿斗,求将军一定保护好他!”话音未落,甘夫人便毅然从马车上走下,朝着远方孤单地走去。
看着甘夫人渐行渐远的背影,赵云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和痛惜。他深感母爱的伟大,也痛恨自己未能更好地保护她。此刻,局势已危急,赵云毫不犹豫地将阿斗紧紧抱起,开始了一段艰难的逃亡之路。在乱军中,赵云如猛虎般勇猛,杀敌无数,直至令曹操这个枭雄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甚至下令不许射杀赵云,并命令追捕他生擒。然而,曹操低估了赵云的能力,这也为赵云的传奇壮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当赵云成功突破曹军包围,骑马飞跃,成功带着阿斗脱险时,曹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怜才之心竟为赵云的脱身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历一番殊死搏斗后,赵云终于在千难万险中将阿斗带到了刘备身边。刘备见到赵云带着阿斗安然无恙,感动得泪流满面,激动之下,刘备做出了一个令后人铭记的举动——他亲手将阿斗摔倒在地,语气沉痛地说道:“为了这个小孩,怎能让我失去我一位大将!”这番话令赵云感动得五体投地,至此,赵云终身追随刘备,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蜀汉。至于刘备与关羽、张飞的桃园结义,广为流传,成为了三国史中不朽的传说。但为何他与赵云没有结拜呢?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初期的刘备几乎一无所有,正是依赖关羽与张飞的帮助,才有了后来的一切,因此,关羽与张飞在刘备心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即便是诸葛亮,也难以改变两人之间的特殊关系,甚至两人偶尔会与诸葛亮发生冲突,所幸诸葛亮才智过人,总能巧妙化解。而当刘备逐渐拥有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后,他自然不再轻易与他人结拜,尤其是与赵云这位早已是蜀汉大将的英雄。再者,关羽与张飞可能也会有所顾虑,毕竟,刘备与赵云的结拜,可能会动摇他们在军中的特殊地位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