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时,韩信、英布和彭越被誉为“同功一体”的三位大将。
当时,刘邦认为大多数诸侯王缺乏真正的才能,根本无法帮助他打天下,因此他决心寻找能够真正帮助他的人,不惜放弃关东的领土,甚至做出极大的牺牲。张良提醒刘邦,若能招募韩信、英布和彭越三人,必定能够击败项羽,赢得天下。
果然,韩信、英布和彭越凭借各自的卓越表现,最终都获得了封土,成为“汉初三大将”。
其中,韩信和英布无疑是大家熟知的。韩信被誉为“兵仙”,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天才,影响深远,不必赘述。而英布则被誉为“天下猛将”,尽管在战术和战略上稍逊于韩信,但早在巨鹿之战时,他便展现出极强的作战能力,是一位顶尖的战将,亦不容小觑。
然而,彭越就显得比较低调了。在楚汉之争的关键战役中,彭越似乎并未出现过,甚至让人觉得他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那么,像彭越这样一个人物,为什么能够和韩信、英布并列,被认为同样是汉初的英雄呢?
事实上,和很多人一样,项羽刚开始并未看清彭越的真正实力。在项羽看来,彭越主要活跃在巨野泽一带,除了在昌邑短暂支持过刘邦外,他既未参与过巨鹿之战,也未和其他诸侯联军一起作战,似乎一直在旁边活动,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战绩。因此,项羽在分封诸侯时,自然就没有给彭越封地。
然而,彭越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继续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随着田荣在齐地起义,彭越被任命为将军,加入了反楚的阵营。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初的反楚斗争中,彭越是第一个敢于主动挑战项羽的人。
当时,田荣在三齐之地发动叛乱,先后帮助陈余平定赵地,但并未直面项羽。而刘邦也未直接挑战项羽的地盘,忙于巩固三秦。只有彭越,毫不犹豫地进攻楚军,直接下济阴挑战项羽。项羽派遣萧公角去迎战,但彭越大败楚军,使得项羽的计划受到了重大打击。
如果我们细想,就会发现,项羽并没有第一时间对刘邦发动全面攻击,而是东进攻打齐国,这使得刘邦有了喘息的机会。而这一切的原因,正是彭越的存在。彭越虽然兵力不强,仅有万余人,但在当时,他的行动对项羽的战略部署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随着战争的发展,彭越的部队逐渐壮大。刘邦东进时,彭越已经拥有三万多兵力,并加入了东征的行列。在彭城之战中,尽管彭越的部队在正面战场上并未发挥决定性作用,但他的存在却给项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随着彭越的活动,项羽的后勤补给线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彭越不仅成功地破坏了项羽的粮草补给,还通过机动性强的游击战术,有效牵制了项羽的主力,为刘邦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此时,项羽再也无法专心进攻刘邦,反而被迫回防彭越。
然而,彭越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对项羽进行游击打击。他先后占领了大量城池,进一步削弱了楚军的后勤保障,逼得项羽不得不撤回,迫使其沿着不利的路线逃走。这一系列巧妙的战术,使得刘邦能够在追击中取得胜利,最终彻底摧毁项羽的主力。
在此后的战略发展中,彭越不仅继续在梁地活动,还通过占领昌邑周围的二十余座城池,为刘邦提供了宝贵的物资支持,使得汉军得以持续与项羽对抗。当项羽不得不向刘邦求和时,正是彭越的游击战术让刘邦获得了彻底的胜利机会。
最终,彭越与韩信、英布一起,参与了对项羽的最后一击,助力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后人对彭越的评价,栾布曾言:“若彭越倒向项羽,则项羽胜;若倒向刘邦,则刘邦胜。”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彭越在楚汉战争中的关键作用。没有彭越的灵活机动和不断骚扰,刘邦很难抵挡项羽的攻势。彭越的军事才能与韩信一样,对战争的最终胜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虽然彭越在战略布局上的表现或许没有韩信全面,但他独具匠心的游击战术,使得他在军事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不仅是汉初三大将之一,也为后来的游击战术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一位具有创见的杰出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