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7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的第三纵队迎来了新的指挥官韩先楚,他的任命并不是偶然,因为他与该纵队的队员们并不陌生。韩先楚之前曾担任第四纵队的副司令员,而第三纵队和第四纵队同属辽东军区,经常在同一战场上并肩作战。在为保卫临江的战役中,韩先楚作为副指挥官,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斗方案,并成功指挥第三和第四纵队中的一个师,协同将敌军一个师和一个团歼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将韩先楚安排到第三纵队的主要理由在于增强该纵队的指挥能力。第三纵队是一支屡次在硬仗和恶仗中展现出卓越勇气的部队,队伍中的许多指挥官都具备出色的战斗才能。例如,七师的师长邓岳和九师的师长徐国夫都是勇猛善战的人物。第三纵队下辖的三个师各具特色,各位师长也毫不示弱。在徐国夫的回忆中,他对逐渐展露头角的九师赞不绝口,认为他作战勇敢、指挥得当,战法独特。然而,徐国夫也不得不面对邓岳对主攻的垂涎,在即将进行文家台战役前,韩先楚让九师担任主攻,这让徐国夫感到兴奋不已,因为自他担任师长以来,自己已很少负责主攻的任务。然而,当最终宣布作战计划时,七师被指定为主攻,九师则负责援助,徐国夫瞬间懵了,转而找韩先楚理论。韩先楚则表示,邓岳死活要打主攻,自己没办法,下次会让九师“出头”。
身为东北民主联军的核心主力,七师以其强硬的作战风格在战斗中展现出强悍的能力。评价一支部队的实力,指挥员的能力至关重要,正如俗话所言:“强将手下无弱兵”。七师确实承担了许多主攻任务,相应地,其他两个师的主攻机会减少。在辽沈战役的开端,义县攻坚战时期,七师便被指定为预备队。这场攻坚战是由第三纵队、第二纵队五师和炮兵纵队联合发起,韩先楚统一指挥。
二纵五师是一支战斗素质极为优越的部队,其首任师长钟伟是个具有政治工作背景的军事人才。抗战后期,他转向了军事领域,并在新四军三师担任团长期间多次获得嘉奖。随着调往东北,五师的指挥权几乎时刻掌握在总部首长手中,随时应对调动。在刘震和政委的回忆录中,他们回忆起指挥四师和六师的经历较多,而对五师的监管相对较少。钟伟善于发现战机,敢于挑战命令,其出色的表现使得五师在众多主力师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他也有一种不拘一格的作风,对于缴获的物资,五师的标签随处可见,急需弹药时,无论是谁的,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取来利用,这一切都为了确保战斗的胜利。
此时,钟伟由于调动已前往第十二纵队担任指挥官,而上级安排邓岳作为预备队,这背后与钟伟和五师的复杂关系密不可分。在文家台战斗中,因俘获了敌新五军军长陈琳达,邓岳与五师发生了争夺事件。尽管钟伟已经调离,但两队之间显然仍然存在一些紧张情绪。七师的强悍让五师同样不甘示弱,部队之间的联合作战如果在战场上协调不好,可能会导致恶劣后果,这或许是韩先楚让邓岳担任预备队的主要考量之一。
当然,韩先楚的决策背后还有其他因素。他希望七师一贯主攻的模式能有些调整,给予其他师队锻炼的机会,比如长期在二梯队待命的九师也有必要接受锻炼。另外,保留七师的实力在关键时刻派遣也可能是他的初衷。总之,这一切决策皆是基于纵队首长对多方面情况的综合考量,对于战斗的整体布局大体上不会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