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革命先驱,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革命事业尚未完成的1925年,孙中山先生因癌症不治,离世于北京。
长久以来,无论是媒体的报道还是官方的认定,都普遍认为孙中山先生死于肝癌,且由于治疗无效去世。但近几年一些公开的资料却揭示出不同的说法,表明孙中山的真实死因并非是肝癌。那么,孙中山究竟因何而逝世呢?
孙中山生于1866年,本来他在广东的医学道路上初见起色,然而在目睹了祖国的危难后,他毅然决然放弃了治病救人的医生事业,投身革命,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独立而奋力拼搏。
最初,孙中山受到郑观应的改革思想影响,试图通过李鸿章的影响促使清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然而,当他亲眼见证清政府的腐败之后,他改变了想法,决心推翻这个腐朽的政权,推动民国的建立。
随后的历史,大家都十分熟悉。孙中山创建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组织并发动了多次起义。虽然起义因群众基础薄弱、组织不力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赴后继,依然给清朝政府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并激励了人民。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他继续领导了二次革命和北伐等一系列重要革命活动,始终坚定地捍卫共和制度。
在革命思想方面,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并进一步发展出三民主义理论。后期,他在“联俄容共”的过程中,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些都是他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也奠定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从屡次失败到逐步成功的基础。
孙中山早期曾试图争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英国、法国和美国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但在一无所获后,他深刻意识到中国的独立与富强只能通过推翻帝国主义来实现。于是,孙中山晚年开始与帝国主义展开坚决斗争。然而,革命事业未竟,孙中山先生便匆匆离世。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去世。临终前,他留下了三份遗嘱,其中在《国事遗嘱》中,他发出了激励人心的号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929年,中山陵完工,孙中山的遗体被迁葬至南京中山陵,成为后人缅怀的地方。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孙中山在1924年还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为革命军队的建设铺路,为什么他之后又会北上北京并在此去世呢?实际上,这与冯玉祥等军阀的邀请有关,他们希望孙中山能北上共商国是。
1924年10月,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等军阀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接受了这个邀请,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等方案,旨在挽救中华民国的困境。于是,孙中山于11月从广州出发,经上海、绕道日本,再从日本前往天津,最终在12月底抵达北京。然而,在北上的过程中,孙中山的病情已经有所加重,虽然他在初期的治疗中有所好转,得以继续北上,但当他停留在天津时,病情再度加剧。
此时,德国医生施密特建议孙中山前往北京接受手术治疗。孙中山听从了建议,于12月31日下午抵达北京。由于有大量民众前往车站迎接这位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强打精神,坚持步行下车并向群众致意,随后一行人入住了北京饭店。接着,他前往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检查。虽然医生原计划通过外科手术检查病情,但孙中山选择了保守治疗。
刚开始,保守治疗效果显著,但到了1925年1月20日,孙中山的病情迅速恶化,体温和脉搏出现异常波动。接着,他的眼球开始呈现黄晕,且无法进食。协和医院的克里医生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孙中山的肝脏已经出现了化脓现象,并且其他内脏也受到了影响,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最终,在劝说下,孙中山同意手术治疗。
1925年1月26日,手术正式开始。然而,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孙中山的肝脏已经高度硬化,癌细胞遍布肝脏和其他器官。由于病情过于严重,医生们只能采取保守治疗,抽取部分脓液并进行简单处理后,立即进行缝合。此时,大家都认为孙中山患的是肝癌,且癌细胞已广泛扩散。
手术后的几天,孙中山病情略有缓解,但很快病情再度急转直下。此时,孙中山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从不愿接受手术到积极与病魔作斗争。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后,他同意接受镭锭放射治疗。然而,经过数天治疗,病情依然没有好转。最终,在1925年2月17日,协和医院正式通知孙中山家属,孙中山已是肝癌末期,几乎无生还希望。
随后,孙中山被接出医院,安置在铁狮子胡同养病。此时,孙中山的健康状况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但由于他处于养病阶段,未能与冯玉祥等人讨论国家大事。国民党元老曾多次前来探望,并劝他尝试中医治疗。虽然孙中山原本并不相信中医,但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尝试。
汪精卫请来著名中医陆仲安为孙中山诊治,初期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然而,在服用第三剂中药后,孙中山突然出现严重腹泻,且排便呈现黑色。经过诊断,医生认为中药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治愈病根。此后,孙中山又接受了上海名中医的治疗,但病情未见好转。
3月时,一名医生推荐了一种名为“卡尔门”的新药,尽管该药物稍微改善了孙中山的脉搏和呼吸,但腹水依然在增加,最终治疗未见成效。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去世。长期以来,媒体普遍认为他因肝癌离世。然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孙中山并非死于肝癌,而是因为胆囊癌导致的死亡。早在2013年,部分媒体就报道了孙中山死于胆囊癌,但当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直到2016年,相关展览揭示了这一发现。
2016年,孙中山的尸检报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根据尸检报告,孙中山患有胆囊腺癌,且该癌症已经扩散到肝脏、横膈膜、肺部、结肠等多个器官。报告中还显示,孙中山同时患有胆囊炎、胆石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因此,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胆囊癌作为孙中山的真正死因。
无论如何,孙中山的离世已经过去了许多年,现今最重要的或许是他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