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称帝后,有很多事情都是要提上日程的,比如说修陵墓。
秦始皇虽说痴迷于长生不老,一直让人寻仙山,访仙人,炼仙丹,但他也两手准备,让李斯给他找个风水宝地,修建陵墓,秦始皇陵就在骊山。
人们对于历史的了解除了文献史料,还有实物史料,而实物史料的来源更多的是考古发掘。考古专家从古墓中发掘出文物,进而研究历史,还原历史。
如果发掘秦始皇陵,那么对于研究秦始皇以及秦朝历史肯定是有帮助的,可是秦始皇陵迟迟没有发掘,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工作量大
秦始皇陵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仅兵马俑坑就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想而知,秦始皇陵需要耗资更多。
二、文物保护技术限制
陵墓内长期处于恒温恒湿的稳定环境,文物一旦接触空气会迅速氧化,导致文化损坏。根据一位考古队长回忆,当年在发掘兵马俑时就发生了意外。
兵马俑刚出土时是彩色,可一接触空气色彩快速脱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通过现代勘探技术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着汞异常。如果贸然挖掘,会造成污染。
三、陵墓结构与安全隐患
秦始皇陵内部情况复杂,需要时间进一步勘探,另外安全问题也非常重要,需要排查安全隐患,才能进一步发掘。
四、文化与历史敬畏
我们要在尊重文化,敬畏历史的基础上发掘考古,而发掘可能破坏陵墓结构和地面景观,丧失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就目前而言保护与敬畏远重于短期考古发现的价值。
在尊重历史与文化的前提下,我们应该谨慎对待秦始皇陵的发掘工作。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相关制度的完善,秦始皇陵的秘密终究会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