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八大军区的司令员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调整,韩先楚被任命为兰州军区的司令员。在此之前,他在福建的工作长达16年之久,还兼任省委第一书记和省革命委员会主任,这段经历让他在地方政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来到兰州后,韩先楚不再参与地方事务,专注于军队的建设与发展,致力于提升兰州军区的整体战斗力。
在调动前,毛主席向韩先楚介绍了他的搭档冼恒汉,并特别提到冼是个老实人,希望他在任后不要对冼恒汉过于苛责。现场的其他人听了都忍不住笑了,大家都知道冼恒汉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
其实,冼恒汉自1950年起便在甘肃兰州工作,那时西北军区的司令部就在这里。1955年,随着西北军区的改制,兰州军区成立,冼恒汉被任命为政委,这一职务使他开启了长达22年的政治生涯。在任职期间,他与张志达、皮定均等人密切合作,建立了较为融洽的工作关系。然而,自1967年以后,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支援左派方面,随后升任甘肃省的一把手,军区的日常工作则由司令员来负责。
1973年,韩先楚上任后便开始对军区的防御问题进行全面检查。每一位军区司令的作战风格和关注重点均有所不同。韩先楚在视察后发现一些方面并不尽如人意,要求调整既有的防御布局。其在处理事务时常常与他人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成为他个人风格的一部分。
在战斗年代,韩先楚以其非常规的做法著称。他常常能在出人意料的情况下,以奇袭方式打赢一场又一场,如威远堡的奇袭战斗,往往他的军事决策与多数人的意见相悖,然而最终结果证明了他的判断是精准的。而在“四保临江”战役中,他主张优先攻打强敌,再去对付弱敌,从而赢得了更大的胜利。
韩先楚在军事领域的与众不同早已深入人心,虽然外界一些人可能会误解为他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但实际上,他的性格使他显得洒脱而自在。然而,这种个性也可能在不熟悉他的人之间造成一定的隔阂,特别是在团队合作中。
在福州军区任职期间,韩先楚是党委的第一书记,他通常是最后的决策者。但当他来到兰州军区时,冼恒汉担任党委第一书记,拥有最终的决策权。面对工作中的意见分歧,冼恒汉在逐渐的相处中可能会感觉到压力和隔阂的加深,时间一久,这种隔阂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沟通的障碍。
1975年9月,冼恒汉向毛主席、叶剑英、邓小平等人写信,详细报告了韩先楚上任兰州军区后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请求中央军委对此给予关注和帮助。这样的举动也许无意中加深了他们之间的隔阂。
1977年6月,冼恒汉因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出现失误受到批评,上级决定将他调离兰州,等待重新分配新工作。冼恒汉对此表示理解,认为这是避免与韩先楚之间隔阂进一步加剧、影响内部团结的良机。此后,冼恒汉在北京闲置了五年,最终因工作安排被退出现役,并回到地方安置。而在1980年,韩先楚则因工作调动离开兰州,成为军委常委,后来渐渐退居到二线,参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